当前页面: >

比禅意更美的是真诚  ——晏建华人物画赏析

来源:湖湘名人在线  时间:2019-04-21 01:21:56


                      李晓文

株洲画家晏建华,专事人物画,内容主要为儒道释,且个性鲜明,亮点多多。

晏建华的人物纵横捭阖,一派天机,点画精到,诸法悉备,极尽变化之能其画风率意洒脱豪放逸笔草草,笔墨酣畅,不拘常规,线条简练流畅,寥寥数笔,神形兼备;细腻处精雕细琢,线条迂回曲折,宛转多变,色彩明丽古拙,栩栩如生。  

晏建华在墨法上的韵味有如“行云流水”,看他的画总感到很适意,很和谐。从他的画中体会到的是澹荡的笔趣,有深醇的回味。从构图看,晏建华善于以简驭繁,以虚衬实,多以萧散、疏淡的姿致出现,营造疏宕空明的意境。     

晏建华不刻意经营画面结构,而追求一种自然而然不受束缚的自我表现。即使是大幅、人物众多、画面复杂的作品也是如此在行笔间随着自己的心性而流淌出生意盎然的人物形象,这充分显示出他对传统写意语言独特的感悟力和表现力。他的人物画重写意,游心于万物,注重心灵感悟的抒发,强调精神情感的表达,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对儒道释及文史哲的理解,是通过笔墨来表现的,这种情感的流露必须真诚深邃,能够将内心的感受与悟解,蕴于笔端,随意挥洒。     

晏建华的画随意而不失内涵,轻形似而重神似,轻表象而重内真他的画起笔坦荡,落墨遒劲,蘸墨着色不拘实境。似是而非,貌似简单的几块墨迹,越琢磨越有味道,越能引起你许多联想,恰如进入梦幻的世界,这种创造力让人感慨、赞叹。     

晏建华的画颇多禅意,笔下人物或仙风道骨,或禅心佛性,使人欲与之为友,与之攀谈、与之对饮,可亲可爱、超然物外,常观则心境和谐,精神焕发,曼妙绵绵。

晏建华儒释道人物画,总能让人透过画面的平淡萧散体悟禅机,从而感知禅思与禅意,让人视而能思、思后能悟。看似平淡,实属高雅,又不失水墨清华的雅逸,而在生辣雅拙的用笔中又常常展现水墨苍厚的一面。个人以为,晏建华的人物画创作摆脱了昏浊、痴滞的缺陷,减少了轻佻、浅浮的弊端,显得苍厚、鲜活、空灵和清润。笔墨中透出的某种古意,玄虚和天趣,使他画作中的人物无论俊美,拙丑,怪逸,奇崛,总能让人觉得那么慈悲安然,率真自在。

且看他的心莲一朵朵一袭红衣的罗汉,静坐莲台上,香炉,经,闭目沉思的瞬间,皆是栩栩如生,有古雅禅意溢出纸面,写出了禅意人物的精神气质,凸显艺术张力。整幅作品以静的方式处理画面,趋简避繁,追求一种松动淡逸的笔性,富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再看这幅《众人皆醒我独醉》,画面十分简洁明亮,四儒生形态各异,形神兼备,仙风道骨与不同凡俗的内蕴,随着画面的主体自然而然地流露,非常生动自然加上画面上方颇有晏氏风格的书法题款,再在恰当处配以若干印章,充分彰显出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象和远离俗世的几份禅意。

达摩面壁勾勒墨法浑劲,苍拙朴厚,笔墨精炼有力,整幅画充满了悠远的禅韵,具有无限禅机。 画面上,达摩祖师闭目合掌静坐,表情刚毅,高额深目,大鼻子、串脸胡,洋面孔却不显生硬,和善可亲,透出佛的神圣,那份专注,像悟道,像冥想。身边,一苗红色火焰在黝黑灯盏上摇曳,画面立即明朗了许多,也感到达摩的信念之火燃烧得多么炙热,那燃烧的灯芯仿佛就是他的躯体。

《钟馗镇宅纳福图钟馗灰色的衣服,仪态悠闲,怒目圆睁,须发如钢丝舞动,袍袖挽,手中宝剑寒光闪闪;两只蝙蝠翩然而至,上下飞舞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降魔纳福意境跃然纸上

《兰亭图》是《兰亭序》的简化版,没有完全按照原意呈现,只画了五个神态悠然的儒生。但整个画面十分和谐,景参差错落、层次分明,节奏、韵律拿捏到位。人物用线疏朗流畅、精炼细致,造型高古,各具情态,将高士们超凡脱俗、放浪形骸的气韵神采表现得恰到好处,颇具传神之妙。

《莲塘花开》更像是一首抒情诗:莲花盛开,月光水一般从天际流下来;两仕女曲膝而坐,琴箫相和,其仪态悠闲淑雅。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荷叶荷叶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袅娜地开着,如刚出浴的美人。

吹箫女子娴静而淡雅神情仿佛若有所思,一双明眸凝望远方,眼神中似乎还有一缕若即若离的淡淡哀愁。从画面上,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那一声声传达人物情思的清幽悦耳的箫声。箫声从指缝间流出初闻有些干涩,继而顺畅,忽高忽低,宛若千里之外,又似耳边轻语,连绵不断,微微有些清愁

红衣女子低头凝视,素手拨弦,仿若朱唇微启,袅袅歌声便荡人心扉。琴声悠扬,如高山,如流水,潺潺铮铮,人心旷神怡。

晏建华作画很注重书写性他用具有书法笔意的线条,编织成变幻多姿的人物意象,笔法生动活泼,笔力穿透纸背,线条自然爽利。在凸显线条功能的同时,注重其自身的表现性,劲中带柔,稚中寓秀,随人物结构而恣肆挥洒,灵气飞动,线质随其变化为方圆、长短、起落、转折、疏密、巧拙等书法情趣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节奏感,使画面充满质感,显得不轻挑,不浮躁。

晏建华的作品是属于令人沉思的一类。一件作品令人沉思,必定有其不凡之处。其作品包含禅理禅趣,构成了画面空灵流动的独特意境,充分体现了幽淡高远的风格。或色相具泯、充满禅机;或清幽恬淡、妙近自然;或淡荡简练、含蓄不尽。他从传统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同时又用笔墨抒写着自己的文人情怀。晏建华善于以画面来捕捉情感和情绪的瞬间,同时借画面来抒发情感。因而,他抒写的是真性情。

成一家之言者方可为谓之家。因而有自家样式,有深度和高度,乃是成为画家的必备标准,故每一个时代妄称画家者很多,今人尤多,但真正能称为画家者是廖廖无几的。晏建华不善词令,但读画可见画者心性,从其作品可见他长于思考探索,画作禅意十足。他长期自觉地研习儒道释文化。儒家的中庸和谐,道家虚静无为,释家的慈爱博大都在潜移默化着他的心性。

艺术的本质是真诚。晏建华谦虚低调,真诚善良,笔下人物均面相慈善,和蔼可亲。他喜欢以紫藤、荷花、葡萄作画面背景,用色唯美,几近梦幻,禅意绵绵。他不说教,却于静默中传递真善美,在无声处鞭挞伪丑恶。格物传情,实乃高手!


作者简介:李晓文,作家,书画家,美术评论家。发表散文600余篇,有多篇获奖和被收入多个散文选本。出版散文集2部。发表书画作品20余幅;发表美术评论50余篇。现居长沙。     编辑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