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

傅胜龙这四十年:心灵品质成就了他! 原创: 刘明

来源:湖湘名人在线  时间:2019-04-27 11:35:30


 

一帮子朋友聚会,聊改革开放四十年各自的经历和感受,不知不觉聊到了傅胜龙先生。

 

有朋友问,大汉集团成立才二十五年,却连续七年位居中国企业五百强,凭什么?

 

也有人干脆直奔主题,说我和傅总认识多年,他走到今天,有什么成功秘诀没有?

 

还有人问,如果让我来推荐身边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人物,那么傅先生是不是重要的嘉宾?

 

答案毫无疑问。

 

傅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回忆与他交往的点点滴滴,总结起来,我以为是心灵品质成就了他。

 

心是道之源,道为德根本。

 

人的道德体现,当然离不开行为。很多看似偶然的事情,实际上从人一开始去做,就决定了他或她的未来。

 

四十年前,在邵东读书的傅胜龙,考上了娄底师专。那一年,他还不满十六岁。

 

从邵阳到娄底,现在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过去没高速公路,三年读书期间,他多是一个人坐火车去的。

 

记得傅总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回去上学,到娄底车站下车时,夜已深,雨很大。

 

他撑开伞,准备和同学一起到学校去时,看见有个老人站在出站口很着急,便主动问老人家住哪里?

 

老人说了个地方,傅胜龙就送她回了家。

 

这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一次善举,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夜晚,有人会去做,也有人不会去管。

 

扪心自问,即便是当下,同样的生活场景出现在我们面前,又会有多少人会主动帮扶那个黑暗中的老人呢?

 

毋以善小而不为。

 

对于傅胜龙来说,当年帮了也就帮了,完全处于本能,他没有想那么多。

 

然而,大约十多年后,谁会想到,在大汉集团起步转型的关键时期,却是这个平凡的老人伸出了援手。

 

傅总说,上世纪九十年初,民营企业贷款艰难,他为大汉集团发展可谓殚精竭虑。

 

有一次正好到一位领导家反映情况,开门的老人看了看他说,你是不是小傅?

 

傅胜龙愕然。

 

老人再问他是不是娄底师专毕业的?十多年前有一次曾从火车站送她回家?

 

哦,想起来了。


来不及回答,老人便拉他进了屋,端茶倒水,满屋子充满了久别重逢的喜悦。

 

像无数小说或影视的情节一样,后来这位老人告诉他儿子,小傅人品好,人品好的人办企业,应该想方设法支持。

 

我不否认,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但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却是某个人、某件小事成就了我们。

 

或者说,一个人走过的时代历程,是完全可以触摸的,被感知的,有血肉的,鲜活的。

 

当然,也充满着偶然和必然性,但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

 

佛说,有因必有果。

 

得到支持的大汉集团迅速发展,傅胜龙没有辜负老人对他的信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他始终秉承“资本等于责任”的价值观。

 

也就是说,一个企业拥有的资本越多,要尽的社会责任就越大。尽管资本有时是逐利的,但完全在人心的可控之中。

 

大汉集团从一九九八年开始涉足城镇建设,今年整整二十年。傅胜龙说,如何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一直考验着人的心。

 

我们把时光回到二OO六年。

 

当时,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将双峰新城“蔡和森大道”两侧往后一百米、近六公里长的土地,无偿归还给双峰人民。

 

按照六年前与双峰县政府签的合约,路是大汉集团修的,作为补偿的条件,享受征地效益,理所当然。

 

也就是说,通过六年的企业投资,土地价格涨了几十倍,企业应该享受投资所带来的效益。

 

可傅胜龙认为,企业进入双峰的初衷是推动城镇化建设,并不是要赚多少钱,现在既然目的达到了,应该懂得取舍。


这种取舍是数十亿元的收益。

 

同样,在我家乡湘西永顺县的投资何尝不是如此?

 

作为把大汉集团带进永顺的招商引资第一人,我见证了傅胜龙的又一次“取舍。”

 

八年前,感动于时任永顺县委书记李平先生的邀请,傅胜龙先生带着大汉集团来到当地推动城镇化建设。

 

当时的永顺大道修了八年多都没修好,两边的土地价格十万元一亩都没人要。

 

大汉集团垫资助力开发后,永顺大道两侧的土地价格,一下子涨到了百万元左右一亩。

 

几乎和双峰一样,最终傅胜龙选择了取与舍。


“舍”的是企业利益,“取”得的却是推动当地城镇化进程。

 

盘点一下,二十年来,大汉集团已进入湖南欠发达地区近三十个县市区,投资超三百亿元,带动各方投资数千亿。

 

这还不包括在长沙望城区已投资近百亿的大汉金桥国际。

 

有人说,大汉集团立足三四线城市开发,早也赚得盆满钵满了。

 

其实,今年大汉城建的年销售收入才过七十亿元,约占钢材贸易年销售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差不多为集团的六分之一。

 

傅胜龙多次说过,大汉集团进入欠发达地区,带去的不仅是资金,还有理念、信息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他曾告诉我,这就是让“商品房下乡”,满足“乡下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这些年来,想想自己身边的企业家,能在利益面前真正懂得取舍的,像傅胜龙这样的人,似乎不多。

 

当然,这种取与舍在客户面前,也是如此。

 

今年国庆期间,大汉金桥国际人山人海,大家都在抢集团搞营销派发的五百万元红包,有位老人坐在销售中心的地上无人管。

 

傅胜龙扶起老人,才得知老人给了孩子一笔钱,要购买金桥国际的公寓,她孩子却看好商铺,还签了意向合同。

 

老人不同意,要找销售人员退订金,但其中的原因及相关手续不言而喻。

 

傅胜龙不但帮老人解决了难题,而且还在集团会议上要大家展开讨论,到底什么才是企业的价值追求?

 

是我们不断赚钱而不顾及客户的要求?还是让客户开心地购买大汉集团提供的产品?

 

这场大讨论之后,企业出台了客户可以自愿退相关产品的规定,但没有想到的是,争购的人却越来越多。

 

购买大汉的产品,您觉得不满意可以按要求退,做出这样的规定需要勇气,这勇气源于一种自信。

 

傅总说,通过反馈,发现退的原因大多和产品无关。有些人家里突然出了大事,需要钱,也就退了。

 

人是社会的人,企业是社会的企业。

 

如果不将心比心地多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思考问题,那么再“牛”的人和企业,也不值得社会尊重。

 

在大汉人的眼中,傅胜龙还有个特点,就是很忙,忙得很多事总是亲历亲为。

 

好友朱月琴曾写过《傅胜龙的一天》。她说,傅总上班第一时间到工地视察,到市场周边转转,这几乎成为每天必做的功课。

 

然后接下来,他才回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紧张的工作,各种接待,各种会晤,各种批文,应接不暇。

 

我也曾开玩笑地问他,这么忙,您不累啊,毕竟岁月不饶人,今年五十六岁了。

 

他却说,大汉集团企业精神是“干大事、流大汗、成大业”。“干大事”是目标,“流大汗”是过程,结果才可能“成大业。”

 

他还说,小时候上山采蘑菇,悟出了三个道理:起得早,跑得快,抓得准。

 

什么意思?

 

就是首先要起早床,大家都起来了,你要跑得快,最终要善于思考,哪里才有蘑菇?抓得准才是硬道理。

 

总之,他认为,天上不会掉馅饼下来,美好的理想都是拼出来、干出来和奋斗出来的。

 

在我眼中,傅胜龙先生还是个孝子。

 

去年,我曾写了篇《看见傅胜龙给老娘喂饭,我热泪盈眶》的文章,感动了无数人。

 

这些年来,我跟傅总跑得多,去他的老家高崇山也多,每次去,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傅总父亲生前多病,再忙的日子,他都会陪伴。我记得有段时间,他干脆在父亲病房里办公了。

 

去年,他的父亲去世了,我第一次看见他簌簌落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父亲去世后,他陪母亲更多了,给母亲喂饭、洗脚、梳头,确实让人感动。

 

感动的同时,也感慨,因为自己做得远远不够。

 

傅总常说,人生就是一场缘分,在自己的哭声中来到这个世界,在别人的泪水里离去。


在一起的日子,一定要珍惜。

 

珍惜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亲友,感恩阳光与空气,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带着感恩的心,傅先生匠心独运,现在又做起了“大汉国际工匠院。”第一期投资五十亿元,明年将迎接未来匠人们的到来。

 

匠人们的主体是应试教育失败者,傅胜龙说,大汉集团要做的不仅是提升个人职业技能,更要提振大家对生活的信心。

 

说到底,心灵品质的建设,远远比技能培训更重要。

 

这种心灵品质,包括对工作的虔敬态度、对生活的热爱程度和对社会的贡献力度。

 

傅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我和他出差多,就吃来说,不是应酬的话,大多在路边店和服务站解决的。

 

有一次,我和他在北京大学附近住宾馆,吃早餐每人要花一百八十八元,他说,我们到学校边去吃。

 

我们吃了一碗粉,几根油条,每人还喝了碗粥,花了三十六元。起身时,他给我一百四十元,叫我在旁边书店买几本书。

 

他笑着说,这是吃早饭节约下来的,我们在北京大学的小书店买几本书,每人拿点,作个纪念。

 

今年元旦,我陪他和大汉集团的高管们到延安和梁家河接受心灵洗礼,他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朗读大汉誓词。

 

他说,“我们将以无上的人格、无量的智慧、无限的胸怀和无畏的勇气,成就自我,成就企业,成就社会。”

 

从西安回长沙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飞机没飞了,高铁停了,傅总说,那就坐火车吧。

 

我们坐上了久违的绿皮火车,“哐啷哐啷”地躺了二十个小时才到。

 

傅胜龙不是不懂得享受,一个连续七年的中国五百强企业董事长,其见识可想而知。

 

懂得享受而不享受,这才是真的美德。

 

认识傅先生是二OO八年五月二十三日,从娄底到溆浦去。


记得也是坐火车,也是那种绿皮火车,慢悠悠地,晃了三个小时才到。

 

不过,这一晃,十年过去了。(完)。


 

     刘  明:男,湘西人,中新社原记者,十八洞村、大汉控股集团、城头山、马拉河等单位和景区宣传策划顾问。曾被评为新华网十大名博、感动家乡十大人物。  


   本期摄影:刘  明,邹明、肖时勇、朱月琴。


    “刘明”个人微信公众号,视写作为生命状态。个人微信每天原创。广交天下朋友,请加18508408988。



  • 编辑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