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

专家支招湖南古村古建保护

来源:湖湘名人在线  时间:2019-07-05 05:29:20

专家支招湖南古村古建保护

【回顾】

国家住建部和文物局通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情况

长沙市已有三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保护好历史城镇和村落,就是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像古村落、古建筑这些物质文化遗产,其结构、建材、建筑技术、审美趣味中都留存有那个时代的信息,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其价值可想而知。”6月21日下午,帮助永州市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总顾问、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在湖南科技学院承办的“永州市古村落古建筑与永州历史文化高峰论坛”上,为永州市历史文化研究者和湖南科技学院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古建筑保护课。



永州地区是不同民族的混居地带,汉族以外最主要的是瑶族。江华、江永、蓝山就保留着比较多的瑶族聚落,和具有瑶族文化特征的民居建筑。柳教授研究湘南民居多年,总结出其建筑整体风格上以人字形封火山墙的造型为最明显的特征,坡度比较陡,翘角处带有卷草形植物图案的造型,显得华丽而又古朴,喜欢在正门屋檐下作重点装饰,或木雕,或泥塑、彩绘、书法等特点。



柳教授坦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两条重要原则是“历史的原真性”和“生活的延续性”。保护古村落古建筑,首先就是保护它的原真性,不造假古董。如罗马不仅将2000多年来的古建筑保存下来了,连旁边的废墟都成片保留。而要保持“生活的延续性”,即保存历史建筑的同时,保留原住民的生活形态,则可通过对古建筑的内部设施进行改善,让居民在古建筑里过上现代化的生活。零陵区解放南路(现正大街)的保护改造中,就是这么让老百姓接受的。



论坛嘉宾、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王小保则建议,保护与活化乡村历史遗产(),如历史城镇与聚落、乡村车道、跨越乡村区域的长途步道等,增加“乡村趣味点”, 打造乡村品牌。保护地域文化景观(非物质)应立足于区域景观的悠久性、完整性,建筑的乡土性,环境协调性和文化传承的典型性。


永州境内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46个、中国传统村落24个。湖南科技学院以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为基础,组织200余名师生与市县区科协工作者历时三年,对九县二区的163个古村落、3762座古民居进行了全面考察,其成果《永州市古村落特色民居现状调查及保护研究》获第十三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记者 罗毅 摄影 唐波涛 李谌涵)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24日讯:6月23日,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创会会长耿瑩来岳阳县调研张谷英村古建筑群,市委副书记、市长李爱武,副市长邱虹,县领导田文静、曾平原、吴光文参加。


耿瑩一行从当大门进入,经过祖先堂、接官厅、八骏堂,现场参观了古建筑群的建筑结构、空间布局,听取相关负责人关于古建筑群保护工作情况介绍,再绕龙形山至西头岸,从百步三桥沿着畔溪长廊,一路步行到张谷英孝廉家风传承馆,参观该村孝廉家风建设。



据悉,张谷英村古建筑群传承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由张氏后裔聚族而居形成的大型古村落,已历27代,现有615户,2468人。古建筑群以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三大主要群体组成,总面积达51000平方米,其中房屋1732间,天井206个,巷道62条。张谷英古建筑群极具特色,是中华民族民俗风情及建筑历史的珍贵史料和佐证。2001年,“张谷英村古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耿瑩对张谷英村古建筑群科学合理的结构布局、依山傍水的磅礴气势、保存完好的精美雕刻,严谨神秘的排水系统以及古朴和美的孝廉家风大加赞赏,对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耿瑩指出,张谷英村拥有一批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建筑群,不仅是当地村民安居乐业的好地方,更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要尽力保障原住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留住古建筑群的“魂”; 要科学制定规划,合理解决路、水、电等问题,保持院内外环境卫生整洁有序,增强其魅力与吸引力,努力把张谷英村打造成岳阳的世外桃源。(特约通讯员 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