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学创作

来源:湖湘名人在线  时间:2021-02-19 13:56:1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学创作

 作者:涂世辉

当前,学习与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头等大事。那么,今天就结合价值观谈一谈如何搞好文学创作:我讲的题目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学创作。

下面我就分七个方面讲:一、价值观的重要性;二、文化的守望者;三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四、从故事中看古人的价值取向;五、文学创作的价值回归;六、文学创作的思维特性;七、我的创作体会。

 

一、价值观的重要性

 

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我们判断事物的善恶是非标准,是我们的行为准则,是文化的核心内容。

 

1、价值观的重要性:

 

我曾在一篇《价值观的丧失与重建》的演讲中总结过:清末洋人的侵略和清皇朝的垮台,乃至国民政府的垮台,即不是器(物质)落后造成的,也不是组织结构(体制)造成的,而是文化出了问题,是西风东渐后价值观的混乱带来的。国家安定,人民幸福,不在于器,不在于组织结构,而在于文化,在于价值观的引导,在于本民族价值观的延续与创新。尤其是中国的文化,重视内省,具有普世的价值。

我最后总结说:每个人从小就要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要以道立身,以德化人,以礼处世,这样的人,在人生路上,尤其在人生的岔道口上,不会迷茫,不会徘徊。比如,遇到利益,是争还是让?遇到弱势群体是冷还是热?与人相处不和谐时,是抱怨还是包容?这种“两难”,这些选择,最后都是你的价值观决定的。有了价值观,你就有了主心骨,懂得抉择。

比如,我儿子年龄较大了,人也蛮帅,谈爱一直没谈好,我给了他一个选择标准:性格相反,价值观相同。“帅”没有用,不小心就被卒子吃掉(一笑);漂亮也没有用,是给别人看的,只有头脑才是自己的,智慧是自己的。两个人相处,性格相反,可以互补,相反者相成。价值观相同或相近才是重要的,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容易达成共识,才会和谐。这个观点大家不妨借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我们那些走得近的朋友,不一定都是性格相近的人,而一定是价值观相近的人。同样,我们组织团队,一定要寻找性格不同,价值观相近的人。一个团队,什么样的性格的人都要有,都会有,但一定不能有价值观不同或者相反的人。

xianzaideshehui好像进入了一个新的争鸣时代,这是价值观丧失带来的结果。那么,我们的价值观是如何丧失的呢?

 

2、传统价值观的丧失:

大家知道,中国五千年历史灿烂辉煌,但是近代以来,大家的目光大都盯在鸦片战争以后这段思想纷争的年代,古代价值观统一的时期大多存而不论。时至当今,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好不容易“卸下铠甲”,从激进走向温和,从革命走向改革,从阶级斗争走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文化上仍没有来一个华丽转身,西方中心主义非但没有退潮,反而更加膜拜。导致中国人价值观的混乱,老百姓无所适从。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失去了怀旧,失去了寻根,没有了乡愁。作品肤浅虚假,没有真感情。由于没有了秋冬的忧伤,也无法表现出春天的美好。

 

3、西方价值观的崩塌

近年来,西方价值观的崩塌,使我们更清醒,使我们更有了文化自信。特朗普上台是西方精英文化崩塌的标志,这进一步说明了西方价值观并不普世。西方是对抗性文化,法律是他们的最后底线。我们是和谐文化,始于道,止于礼,礼失而后有法。当礼被丢弃之后,我们就仰慕人家的法,崇尚刚性与暴力所带来的秩序。

 

二、文化的守望者

 

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五四时,辜鸿铭先生曾讽刺我们怀抱摩尼到处寻宝。摩尼是佛学里面的一个名词,是如意宝珠。像辜鸿铭先生这样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如此执着的人,很少,似强弩之末。

有一次,辜鸿铭在德国坐公车,他买了张报纸在车上看,有两个德国人嘲笑他:说这个东亚病夫,还看德文报纸,装有学问。他听了后,干脆将报纸反着看,还看得津津有味,所有的德国人都在看他,辜鸿铭还是倒着看,快到站下车的时候,辜鸿铭说了一句话:你们这个德文有什么可看的?跟华文没有比格。就这一句话震惊四座,因为辜鸿铭嘴里说出来的正是德国宫廷英语。

还一个就是陈季同,他在法国当大使16年,英法德拉丁文无不通晓,他把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尤其介绍中国戏曲,翻译了《聊斋》,他是第一个介绍古文出国的人。

这二个人后来都成了另类。

 

三、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习总在十八大提出的24字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以上内容开始接触会觉得有点散,摸不着要点,如果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上看,就比较具体了。再如果具有传统文化基础,就会更容易明白。单从文化是讲,这是传统价值观的延续与创新,这里即有中华民族固有文化,也包含了西方进步文化。它的范围比传统文化更大一些,更宽泛一些。这里所表现的是大国的姿态,也是大国的包容,只有中国文化才有这样的胸怀,只有这种文化才能真正引领全球走向和谐共赢。

磕磕绊绊总是路,一回跌倒一回扶。

 

2、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传统价值观的内容是儒释道,三足鼎立,相辅相成,世界唯一。中华文化的伟大在于包容,在于传承,从未中断,五千年来至始至终,一脉相承。元朝清朝虽入主中原,国家没有了,但文化还在,价值观还在,中华文化没有亡,中华民族没有亡。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内容是:

儒家:孔子孟子:仁爱 诚信;

道家:黄帝老子:自然 和谐;

佛家:释迦牟尼:平等 慈悲。

以上儒家的诚信,道家的和谐,佛家的平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里面都有。

如果从传统文化方面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文化是以以儒治国,以道治身,以佛治心,这是我们传统文化三大主流的基本内容,一而三,三而一,缺一不可。过去,我们的老一辈读书不多,但价值取向非常明确,他们简单淳朴:问,为什么做好事?积德;为什么不做坏事?怕因果报应。他们懂得做好人,做好事有利于他人,更有利于自己。他们相信老祖宗讲的话,相信圣人讲的话,相信老祖宗不会骗我们,相信圣人不会骗我们,以圣人的告诫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现在的孩子、学生,很成问题,圣人的话怀疑,老师的话怀疑,家长的话根本不听。逢年过节,大家想团圆怕团圆,代沟愈来愈深,长辈的经验与智慧传承不下去。敬畏心没有了。社会道德标杆倒了。这不是大家的错,是五四以后一部分激进知识分子怀疑一切,打倒一切造成的。前辈长辈们都推崇道德,希望后辈后生们能做好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积德很深厚的人,不仅可以避免很多灾难,而且能推动你事业的成功。

 

四、从故事中看古人的价值取向

 

有一个故事,是讲积德的。从前,有一个秀才,书读得很好,但每考必落榜。他去请教一位禅师,禅师说:你完全有能力考上状元,但你才不配德,你要积功累德,然后必中。秀才说:我没有钱,我很穷,没有能力做好事。禅师说,做好事不在能力,在于一颗善心。心到即成。于是,他按禅师说的去做,坚持了一年,第二年就考试了进士。

史书《宋家世》中有一个故事,是讲善心能够改变自我的:春秋时,宋景公梦见自己被一层光包裹,叫星象家子韦来询问,子韦说:不好,是火星所犯,有大祸降临。不过,我有办法可以将祸转移到宰相身上。景公说:宰相是左右臂,怎么能让他们受祸呢。子韦说:也可以转移到百姓身上。景公说:君主应该爱民,不可以。子韦说:那也可以转移到年成上。景公说:那也不行,年成不好,百姓挨饿,我为谁君?既然天数已尽,就让他结束吧。子韦说:天虽高,下面的事都看得很清楚,你让了三次,道出了你的善心与君德。三七二十一,天必赏你三次,延长二十一年的寿命,等今晚观天相,灾星是否移动便知。夜里,那颗星果然移动了三次。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只有修德才能逢凶化吉,其他都是虚的。

梦,究竟灵不灵?有时不灵,有时很灵,是心的反映。算命究竟准不准?有时不准,有时很准。世间事都有规律,都有一个不变的真理,因此很准。但万事都在变,瞬息万变,难以把握,也不准。各占50%。看相准不准?曾国藩说,“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相由心生,善心是善相,恶心是恶相。改变心态很重要,心好心善,你面前自有一片晴空。

 

文学创作的价值回归  

 

文章重在思想,作品中的人物、景物的描写都是作者思想的反映,这种思想常常通过价值观的取向,情怀的流露表现出来。

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民族情怀是儒释道。儒家的信仰,体现为家国情怀,道家要走出家国,投身大自然,是自然情怀,佛家具有更高的生命超越,是从对生命的否定中去实现生命的肯定,是悲悯情怀。

艺术的本质是一种精神呼唤,儒释道都讲精神的修养,佛道更讲究精神的修炼。为什么李白的诗那么飘逸,那么超脱,佛家禅师、居士们的诗那么空灵,道理就在这里。文学作品没有怀旧,没有寻根,没有悲悯情怀,哪有传世的力量?

散文中的所谓形散神不散,是指你的笔法可以任马由疆,奔驰万里,可以散,但神不散,中心思想是不变的,是不散的。价值观就是你作品的中心思想,是你作品的灵魂。有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才会有正能量的情怀,你的作品才会一唱三叹,感人心魄。对于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随意拾起,写进文章,都能反映生活中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

像沈从文先生,在他的心目中,一切都那么美好,他的《边城》来自于他的乡愁,他的家国情怀。丰子恺先生,作品平易而纯真。林清玄先生,作品幽远而有禅意。还有周作人先生,他的作品有一种只可意会的“物哀美”,这是一种悲悯情怀。

这些人都受传统的影响,尤其受佛道影响很深。我们年轻人不了解这些,没有办法领会这些作家的真思想,真感情。我们写出的东西所以不厚重,是因为传统文化积累很少,对生活乃至生命的体验不深。我们高中生,造字遣句应该不是很难,难在生活的积累,情怀的培养,乃至对生命的体认。如何培养生活的情感,提升生命价值的认知,我提供三点意见,仅供参考。

1),培养善心:即爱心、同情心、悲悯心。大作品、好作品都具有揭露社会不公,同情百姓苦难,感叹生命无常的特点。

2),远离物欲:庄子说:“嗜欲深者天机浅”,地上的东西多,天上的东西就会少。舍掉物,你才发现精神的存在,才能听到灵魂的微语。

3),体会初心:初心即是回归心:儒家的家庭信仰,道家的神仙信仰,佛家的佛pusa信仰,本质上是回归,回归到生命原点。这种怀旧的心态,能使作品古朴厚重。

还有一点,就是静坐,我们通常认为静坐可以养生,其实,静坐最大的特点是激发感觉功能。创作离不开灵感。灵感,是心中的神明,能在静中所得。陆游:心如潭水静如风,一坐数千息;朱熹:半日读书半日静坐;曾国藩每日大事:第一是主敬,第二是静坐,第三是早起。关于静坐我不强调,顺便说说,让大家了解。

这个时代所以难出大师,是价值观的丧失与混乱造成的。天下文章一大抄,你会不会抄,常用字只有3千多个,看你怎么用。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没有传统文化的底蕴,你就不会抄,不会用,没有价值。

作品即人品。

 

六、文学创作的思维特性

 

思维特性决定创作成果,文学创作通常有三种思维特性:

1)感性思维:这类人通常多愁善感,思维飘逸,因过于感性有时甚至有点“疯”。作品跟着感觉走,以情感引发读者共鸣。艺术作品以这类特质的人成就最高。这种思维也叫形象思维。

2)理性思维:这类人文以载道,通过叙述事件告诉读者一个道理,传递一个信息。作者写文章前,常常寻找人物事物的亮点,然后立意,写出自己的思想。这种思维往往能写出很好的哲理性散文。但过于理性的人更适合写论文。这种思维也叫逻辑思维。

3)综合性思维:二者兼有,难出特色。

以上的思维特性,同样可以借鉴,帮助我们学成后择事业择专业:

1)感性头脑适应工作范围:诗人、画家、音乐家、理发师等,这类人遇事随性,比较理想主义。适合各类创意性工作。缺点:缺乏条理,管理能力差。

2)理性头脑适应工作范围:哲学家,数学家、科学家、律师、保管员等,这类人过于理性,办事严谨,有条理,喜欢较真,比较现实主义。适合各类管理型工作。缺点:缺乏灵感。

举例:宋徽宗赵佶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他善长书画,自创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爱画花画鸟,自成“院体”。他是一位典型的“感性”人,但管理国家,一塌糊涂。

3)综合性思维:这种人具有生活的最大适应性,但难以成“家”。

关于思维特性,由文学创作延伸到择业就业,是就一般情况所分所言,希望对大家带来启发。

 

我的创作体验

 

释例:

    1  在这片土地上同行

    这篇短文只有300多字。是用一粒种子的经历来阐释道的原理。先有立意,拟出题目,然后创作。通过一粒种子在土壤中沉睡,然后春风吹醒,挣破皮壳,历经磨难,在淤泥里挣扎,终于长成。老了,它垂下头,吻着根须,吻着呵护它生命成长的土地,最后仍然安静的沉睡在温软的土壤里。文章最后说:

    老子说:物壮则老,成熟的极致便是老去。消亡不是消失,行走只是回归。

 

    2  风雨洗马湖

    洗马湖是南县的一处风景,这篇文章写于2008年,当时只是几块鱼池,几座民房,一片荒凉。文章先根据人物、景物线索,随着情绪的流动写,思想随情绪而表达,表达完思想后,再定题目,文章揭示了一个道理:岳飞被冤杀,乃至被当今一些人的所疑、所贬,无损于他的形象。他只是一个符号,只是一个价值取向的标帜,他仍然引领我们前行。摘一段文字,描述我的当时的情感:(略)

在这篇短文里,透着作者的理性思考。但也有例外,我最近在《湖西文学》获奖的短文《金色的运河金色的梦》就是一篇比较感性的抒情散文,是通过修建南茅运河这件事,来抒发对家乡南县的爱。

 

今天所讲,都是自己平时的所思所得,供大家思考。

    记得北宋时欧阳修有一次写文章,写了又写,改了又该,他夫人见他很累,说:你何必自讨苦吃,又不是小学生,还怕先生骂么?欧说:我不是怕先生骂,我是怕后生笑!今天,我走上讲坛,讲得不好,请诸位在座同学莫笑!

 

2018年元月 在南县一中文学创作班的演讲整理)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