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

湖湘名门:黎明艺术家生活集

来源:湖湘名人在线  时间:2021-03-21 23:48:02

湖湘名门:黎明艺术家生活集


走近“黎氏八骏”:“黎氏”家族后继有人

湘潭在线11月7日讯记者 冯叶)湘潭县中路铺镇菱角村长塘组93号,有一栋土墙青瓦的老房子。一百年前,八个少年从这里走出:黎锦熙、黎锦晖、黎锦曜、黎锦纾、黎锦炯、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在学术、音乐、科学、教育等领域各领风骚,被誉为“黎氏八骏”。

湘潭“黎氏八骏”成为近现代湖南耀眼的家族之一。时光飞逝,当年的八位才俊现在大部分已过世,但“严谨治学”、“教育开明”的家风却传承至今。

受这些家风影响,黎氏后人开枝散叶,他们传承着先辈良好的传统,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勇敢地开拓出一片片新天地。本期,我们从黎氏直系后人中选取三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

QQ截图20161107093126

黎泽渝 (黎舜童供图)

传承者:黎锦熙次女黎泽渝终身文字改革,“豁出去了”

“建国初,已是花甲之年的黎锦熙一如既往,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呕心沥血的实干精神为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无私的奉献。他是‘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一位叱咤风云的先锋,他一直高擎着开拓新文化的大旗,直至1978年3月27日逝世前十几小时,还强忍着病痛修改那篇在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上的书面发言。他在发言稿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我今年已89岁了,风烛残年,但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要把全部精力贡献给祖国的语文教育事业。’”

写下这段文字的,是黎锦熙的次女黎泽渝。

黎锦熙是“黎氏八骏”的老大。新文化运动兴起时,陈独秀、胡适等首扛文学革命大旗,呼吁民众摒弃文言,采用白话。黎锦熙敏锐地发觉,若要使人们真正接受白话文,必须保证文字易识易学易写易用,于是,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文字改革运动(时称“国语运动”)当中。然而,20世纪20年代初,保守势力依然强大,从事国语运动,必定要做好同旧文人“死磕”的心理准备。

终身文字改革,“豁出去了”;

个人环境毁誉,“满不在乎”!

这幅对联,是黎锦熙对自己的勉励,他没想到,它也成为了女儿一生的座右铭。

黎泽渝秉承父辈志愿,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便长期在高校从事中文教学,曾发表《浅谈黎锦熙先生对我国目录学的贡献》《从句群说到语法的综合性教学》《黎锦熙与汉语语法学》等论文多篇。她是中国语文现代研究会会员,北京市语言学会会员,北京市语文现代化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宣武区两级残疾人代表大会代表及宣武区盲人协会副主席。

黎泽渝一生潜心钻研汉语言文字,收集、整理和研究其父亲黎锦熙的遗著,撰写了大量学术著作。如整理编辑了《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黎锦熙文集》(上、下卷)《黎锦熙纪事诗存》等专著,撰写了《黎锦熙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文集》《黎锦熙著述目录》等。

后来,她患上了眼疾,但她在双目几乎失明的情况下,仍然潜心于汉语言文字研究,身体力行地诠释着父亲当年的志愿:“终生文字改革,豁出去了。”

2002年7月,由季羡林主编的《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丛书》收入黎泽渝等整理编辑的《黎锦熙选集(精装本)》,当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六届国家图书奖。

QQ截图20161107093109

黎白 (黎舜童供图)

QQ截图20161107093728

记录者:黎锦炯长子黎白十余载写就《湘潭黎氏》

“今后能不能从事文学创作都已不去想它了。至于写黎氏家族,则更是天方夜谭了。”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分子的命运飘忽不定,作家黎白万万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将自己家族的历史写成书。

黎白,字泽溥,号定华,笔名丁华,他是黎氏“泽”字辈。“黎氏八骏”的老五黎锦炯是他的父亲。他参加过晋察冀中央分局城工部领导的北平地下工作,土地改革等运动,还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但黎白不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作为黎氏后人,受黎氏家风影响,黎白喜欢并擅长于写作。他著有长篇小说《红军伢》《龙潭波涛》《红军不怕远征难》(上、下集)《天性》《南天一柱》和长篇传记《贺龙》《彭德怀》《贺龙元帅》《伟人之初——贺龙》等,他还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高级编剧,写有电影文学剧本《金沙江畔》《震》《我们是八路军》《女兵》等。1949年,他参加全国第一届文代会期间,受到了maozedong、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然而,有一个题材却是他心中一直想写,却不敢写的,那就是他的家族。黎氏后人黎舜童在《湘潭黎氏家族》一书里,记录下了黎白的创作经过——

1947年,黎白在晋察冀军区炮兵旅工作时,旅政治部主任陈靖曾提议:“将来要写你们湘潭黎家,这是很值得写的。黎家不少同志对中国、对革命都是有很大贡献的。你又是学文学的,将来一定要写才对。”后来,又有一些人向他这样建议。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位中央领导鼓励他将黎氏家族的故事写成书,以教育后人。这时,黎白觉得把黎氏家族的故事写出来的“时候”到了,他下定决心,并开始着手《湘潭黎氏》一书的创作。湘潭“黎氏八骏”影响广泛而深远,书里涉及到的人物100余人,包括maozedong、dengxiaoping、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独秀、lida钊、王震、贺龙、聂荣臻、滕代远、蔡元培、钱玄同、胡适、赵元任、鲁迅、周作人、郭沫若、田汉、欧阳予倩、老舍、聂耳等。其难度可想而知。加上当时的黎白已50余岁,老先生自己都笑说:“我上了这条船,明知是逆水行舟,也非拼命不可了。”

2008年4月,《湘潭黎氏》第一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为五卷本,全书近150万字。黎白花了十余年时间,记录了父辈的传奇故事,也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QQ截图20161107093117

黎明晖 (黎舜童供图)

拓荒者:黎锦晖长女黎明晖唱出中国流行音乐第一声

2003年11月26日,央视纪录片《一百年的歌声》摄制组将镜头对准了一位年迈的老奶奶。老奶奶的儿子陆震东提高音量在她耳边提醒着:“您以前老是看镜头的,笑一笑就行了。”老人家面对镜头的那微微一笑,成为她传奇人生里最后一次荧屏亮相。13天后,这位老人与世长辞,享年94岁。

她就是黎明晖,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传奇音乐家、舞蹈家、戏剧家、电影表演艺术家。而她的父亲是“黎氏八骏”的老二黎锦晖,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国语教育的先驱者,中国流行音乐之父,儿童歌舞剧奠基人。

黎明晖是黎锦晖的长女,1909年9月5日生于湖南湘潭,在她的弟弟出生前,父亲都是把她当儿子养,给她穿男装,家里人管她叫“少爷”。这位“少爷”自是与寻常女子不同,“人家都是长发、长衫,她却留短发,穿短裙。”黎明晖的儿子陆震东说,母亲当时是上海滩红人,红到什么程度呢?“那个时候(影迷)写信给我妈妈,不要写地址的,画个图像她就能收到。”

《湘潭黎氏家族》一书中记录了这位大人物在大红大紫之前的青春岁月:“她毕业于两江女子师范学校……参加了由其父亲组建的国语宣传队,赴宝山、苏州、无锡、南京等地宣传改用普通话的好处,大力倡导用注音字母学习普通话的方法。多次主演儿童歌舞剧,显示出不凡的艺术表演才华。”

1925年,14岁的黎明晖成为我国第一位从歌舞届跨入电影届的双栖明星。她因在电影《不堪回首》中扮演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成为广为人知的“小妹妹”。随后几年,她又拍了《花好月圆》《小厂主》《透明的上海》《可怜的秋香》《美人计(上、下集)》《意中人》《柳暗花明(前、后集)》等影片。 当时上海的《良友》电影杂志曾刊登胡蝶、徐来、陈燕燕、阮玲玉、王人美、袁美云、黎明晖、叶秋心八位明星的合影照片发行全国,故“八大明星”的称呼不胫而走。1934年,她又与胡蝶、阮玲玉和陈玉梅并称为“影坛四大金刚”。

而真正成就了黎明晖的,是她对流行音乐的贡献。在戏曲和地方小调唱主角的上世纪20年代,黎明晖与父亲黎锦晖却另辟蹊径,用口语化的语言歌唱日常生活,一首《毛毛雨》既奠定了父女俩流行音乐拓荒者的地位。她朴实的歌曲传遍了大街小巷,《人面桃花》《落花流水》《可怜的秋香》《打倒军阀》等在当时耳熟能详。不仅如此,黎明晖还将这些歌曲灌录成唱片,成为我国第一个灌录唱片的歌星,也是当时灌录唱片次数最多的人,共有50余张。

非凡之人,自有传奇人生。1935年,黎明晖在当红之时嫁给足球名将陆钟恩,暂别影坛、歌坛。1951年,她遭遇家庭变故:丈夫离世。黎明晖曾在《我的早年艺术生涯》里记叙道:“1954年,邵力子先生的夫人傅学文女士在北京创办了培新幼儿园,我被邀请参加幼儿工作,做了保育员。”

“她从一个红极一时的明星去当保育员,这样的落差,她居然还能接受,并且在那里一干就是10余年。”黎泽荣说,他打心底佩服大姐,“后来,她在史家胡同章士钊宅为生活秘书三年、后由文史馆分得三里屯二居室一套,母子俩住了二十七年,基本上湮没在普通人海之中。但她的优雅、平和、健谈,骨子里透出仍是昔日明星风范。”

黎舜童从长辈那里听说了这些故事,在他的心中,这位仅见过一面的长辈,“虽一生起伏,却终生勇敢,有着湖南人敢为人先的精神,是时代的典范。”

我们是否可以推想出这样一个画面——

90年前,当戏院茶楼里传出字正腔圆的戏曲时,19岁的短发女孩黎明晖却登上舞台,准备演唱父亲写的一首“奇怪”的新歌。懵懂的她和彼时的父亲,都未曾预想,那将是划时代的一声。那一声之后,黎明晖的人生走向传奇,中国流行音乐由此开篇。

那一刻,黎明晖扬起头,清清嗓子,俏皮地,大声地,朴实地,勇敢地唱出:

“毛毛雨,下个不停,微微风,吹个不停,微风细雨柳青青……”

今天的你,听到了吗?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