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湘名人在线 时间:2019-03-01 14:11:52
《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新闻发布会现场
12月12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省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汤兹发布新闻,就《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具体内容等进行了详细解读。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冬贵,省发改农经处长彭清辉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汤兹发布新闻并进行详细解读
省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汤兹: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沿着正确方向把这盘大棋走好,必须规划先行,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 “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依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编制。《规划》已由省委、省政府印发,省政府门户网站全文公布。
《规划》共9篇30章70节198条,设置17个任务专栏1图,部署67项重大工程、计划和行动,是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规划》紧密结合我省实际,有自己的显著的特色和独特的“湘味”,特点可以用“12345”来概括。
“1”是一个总体目标。《规划》旨在科学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湖南篇章,建设湖湘美丽富饶乡村。《规划》按照分三个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明确了2020年、2022年目标任务,又对2035年和2050年分两个阶段做出远景展望。此外,为推动近期目标落实,《规划》结合湖南实际,明确了5类22项重要指标作为具体目标任务,其中产业兴旺类指标5项,生态宜居类指标4项,乡风文明类指标4项,治理有效类指标5项,生活富裕类指标4项。
“2”是双轮驱动。《规划》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结合湖南“一核两带三组团”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一圈三区”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一湖三山四水”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提出优化乡村发展布局,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布局科学、协调发展的空间新格局的发展思路。推进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和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各类特色小镇、保障进城农村人口权益写入规划中,着力破除阻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各种障碍和体制机制弊端,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3”是三大区域,梯次推进乡村振兴。《规划》结合我省各县市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际,根据发展现状、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将全省130个县市区(场)划分成先行区、重点区、攻坚区三类,因地制宜设计振兴路径。引领区包括长沙县等31个县市区,主要为城镇化率相对较高或者农村居民生活相对富裕的县市区,原则上一个市州至少安排一个。引领区的乡村,到2022年要率先或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区指引领区以外的非贫困县市区和2016、2017年已脱贫摘帽的14个县市区,共62个。重点区的乡村,到2030年要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攻坚区包括纳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国家和省扶贫开发、比照享受省级扶贫政策待遇,尚未脱贫摘帽的县市区,共37个。攻坚区的乡村,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4”是四种类型,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将全省24000多个村庄分为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集聚提升四大类型,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城郊融合型主要包括地处城市郊区和城乡接合部的村落,重点是要加快改造提升步伐,探索建设现代化的新兴社区;特色保护型主要包括历史文化特色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的村落,重点是要注重保持自然风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建筑风格,传承民风民俗;搬迁撤并型主要包括地处偏远、生态环境脆弱、不宜生产生活、空心化严重的村落,重点是要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搬迁撤并,依托小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等适宜区域进行安置,村落原址因地制宜还耕还林;集聚提升型主要指上述三类之外的传统农耕、工贸等村落,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农耕类村落,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加大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工贸为主的村落,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积极培育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就地吸纳农业人口。
“5”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五大要求。在谋篇布局、指标设置、战略任务、政策举措等各方面充分体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全面总要求,围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对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等作了明确安排。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此外,《规划》还体现了抓重点与补短板相结合。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规划特别对以智慧农业为引领,以农业“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六个强农”开创产业兴旺新局面进行了安排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规划》提出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强调推动脱贫攻坚要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为确保目标任务落实落地,《规划》围绕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提出了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激发农村内生活力,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促使人才、资本、技术流向农业农村政策举措,以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重点从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法治保障,坚持规划引领、注重典型带动,动员社会参与、抓好评估考核等方面就实施好《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姚伟红主持新闻发布会 大公报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 省发改委农经处彭清辉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问:精准脱贫是党中央部署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请问在我省的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中,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了哪些重要安排? 、
彭清辉: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今年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提出5周年,五年来,我省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思想,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这次乡村振兴规划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的安排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健全精准扶贫机制,落实精准脱贫措施。制定贫困人口减贫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贫困人口退出机制和稳定脱贫机制。推动“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七大脱贫攻坚行动”落实落地。深化“四跟四走”产业扶贫,加快教育扶贫,全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落实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计划,开展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稳定就业。
二是政策资源倾斜,攻克深度贫困。聚焦我省11个深度贫困县和549个深度贫困村,按照三个“新增”要求,扶贫政策资源向这些深度贫困县和村倾斜。同时,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开展“千企帮千村”行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三是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加强贫困群众农业生产、务工经商等基本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四是加强脱贫攻坚考核监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最严格的扶贫成效考核,杜绝“数字脱贫”“虛假脱贫”“被脱贫”现象。按照“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要求,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 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冬贵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问:《规划》中提出我省农产品生产要突出“一县一特”“一特一片”,请简要介绍相关的具体路径及举措。
陈冬贵:目前,我省农产品生产仍然面临“两难”的发展局面:一方面大宗农产品供大于求,生产效益低,难以有效支撑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另一方面,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不足,产业集聚度低,市场竞争力弱,难以满足区域产业兴旺现实需要。实施“一县一特”“一特一片”战略,目的就是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全省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质量,发展特色优质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为此,本次《规划》围绕这一战略,按照“资源依托、品牌引领、市场导向、示范创建”的行动路径,在具体措施上进行了细化、实化。
一是优化生产力布局。立足资源禀赋,“退进结合”,调优调精调特农业生产力布局。如,长株潭地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周边,因地制宜推进“退粮进经”,统筹推进休耕试点。环洞庭湖区统筹推进“退耕退养”“还湖还湿”。湘中南地区充分挖掘丘岗、山地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油茶、竹木等林业特色产业。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幕阜山脉片区,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保护,重点发展品牌茶叶、道地药材、特色水果、特色畜禽。
二是规划引领。我们将制定新一轮农作物、畜禽、水产品种更新换代规划,加强特色种质资源收集、引进、保护、评价、分析、创制与利用,有序推进品质升级。全省已编制湖南省“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各县市区应加快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资源要素集聚,夯实种养基础,配套完善种苗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是品牌驱动。我们将立足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基础,融入传统农耕文化,按照“一县一特一品牌”“一片一品牌”思路,引导发展“高端、小众”特色农业,打造地方农业名片。到2022年,每个县至少打造或联合打造1个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
四是示范创建。下一步,我们将着眼千亿级产业全产业链打造,推进品牌强农、特色强农、质量强农、产业融合强农、科技强农、开放强农六大强农行动,聚力建设“四带八片”。包括:衡邵罗霄山脉油茶产业带、湘南柑桔黄金产业带、大湘西柑桔产业带、长株潭百里花卉苗木产业带;湘西北油茶产业片、中心城市都市蔬菜产业片、湘南蔬菜产业片、安化黑茶产业片、株州、常德红茶产业片、岳阳黄茶产业片、洞庭水产产业片、湘中道地药材片。在此基础上,到2022年,创建10个左右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0个左右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问:推动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现代农业、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展开”。那么,湖南对于产业融合强农有哪些举措? 彭清辉:乡村产业振兴,不仅依赖农业主业兴,更需要农村百业旺。目前,我省产业体系与生产体系均不完整,产业链条短,就业容量小,精深加工不足,增值能力低,农业文化、管理和景观资源尚未充分利用,迫切需要延伸第一产业,实现接二连三,不断发掘农业多种功能,促使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和利益链完善。《规划》把“产业融合强农”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将为我省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下一步,我们要深入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要促进加工业提质升级。农产品加工业连接工农、沟通城乡,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强,是产业融合的关键。通过加快加工业协调发展,引导加工业集聚发展,鼓励加工业融合发展,推动加工业创新发展,从而发挥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推进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2年,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5%,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7:1。
二是要壮大新产业新业态。重点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建设等方面,助力农村产业再造,实现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区域的整合重组,催生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到2022年,打造100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和300个乡村旅游园区,乡村旅游消费达到100亿元以上。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000亿元。
三是要搭建好融合发展新载体。一方面,加快建设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新而活的各类特色小镇,例如铜官窑古镇、浔龙河小镇等,加快园区、农区、镇(城)区之间互动和资源要素的流动。另一方面,突出“三园一体”建设,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提质升级,加快田园综合体试点示范。还有就是要继续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强镇建设。到2022年,全省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特色鲜明的各类小镇突破100个,支持1000个县级及以上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建设,支持100个以上省级特色产业园建设,创建10个以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左右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20个左右国家级示范农村产业强镇。
四是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实施“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重点培育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推进家庭农场提质升级,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升农业农村产业的驱动力、根植力和发展力,为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到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000家左右,国家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达到1500家以上,家庭农场达到5万家,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最后,要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强化社会化服务基础,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拓展社会化服务内容,创新社会化服务方式,催生大量农业生产性和生活性、金融***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促进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到2022年,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5万家以上,80%的村(社区)建立起惠农综合服务社。
问:近年来,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备受关注。请问《规划》对建设富饶美丽幸福的乡村有什么样的部署?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陈冬贵:这些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省有关部门制定了《湖南省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实施方案(2016-2020年)》、《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湖南省农村双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相关文件。农村人居环境日益改观,但与城市相比还是明显落后,垃圾乱堆、污水乱排、环境脏、村容村貌差等生态环境问题还比较突出,影响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对此,《规划》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从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这两方面来安排部署,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实施“厕所革命”。统筹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建立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处置运行机制。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及工业污染“上山下乡”,对“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实施清淤疏浚,重点开展洞庭湖区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重点任务。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和设施研发。推进“厕所革命”,明年全省改造(新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00万户以上;结合实际开展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改造,推进厕所粪污和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
二是加强村庄规划管理,提升村容村貌,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坚持规划先行,整合相关政策和资源,因地制宜、分类制定实用性村庄规划。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亮化行动,积极推进农村“空心房”整治,2020年前完成3.3万个25户以及100人以上的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任务,支持入户道路建设。深入实施“百城千镇万村”工程,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特色鲜明的村,创建成为具有湖湘特色“五美”(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全省今年完成300个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任务,明年继续完成300个以上,到2022年,全省美丽乡村总数达3000个以上。 三是加大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采取工程、生物、农业等综合措施,重点开展“一湖三山四水”等主体生态功能区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继续实施造林还绿工程,巩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湿成果,恢复河湖湿地生态。健全生态补偿制度,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完善和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法律法规,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全面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预计今年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应用面积1800万亩、农药减量4%的目标。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省有34个县列入农业农村部整县推进试点,已建成运营区域或县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21个、收集储存转运中心40个。
问:近些年,我省“三农”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强,请问《规划》在进行“补齐三农短板”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汤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小康”,更是要“全面”。从我省来讲,制约我们做到“全面”的,就是三农短板。尤其作为农业大省,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补齐三农短板既面临还清历史欠账的压力,也面临“再上层楼”的挑战。“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本《规划》坚持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细化、实化补齐“三农”短板的具体举措。
一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虽然现在基础设施比以前大大改善,但是我们的农村,尤其是湘西、湘南一些山区,确实仍然是个短板。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加大投入,统筹推进农村公路、水利、饮水、电网、物流、通信等提档升级,努力实现村村通动力电、村村通光纤(4G)、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有线、人人饮上安全水。
二要开创产业兴旺新局面。以智慧农业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建设“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坚持“六个强农”(品牌强农、特色强农、质量强农、产业融合强农、科技强农、开放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不断提高我省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开创产业兴旺新局面。
三要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通过健全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加强乡村就业服务,完善乡村就业制度保障体系,帮助农民获得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增加其收入。
四要增加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宽带网络和多媒体教室校校通。深入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向乡村学校倾斜,切实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改善乡村医疗条件,以贫困地区为重点,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每个乡镇办好1所乡镇卫生院、每个建制村至少办好1个村卫生室。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重视重大疾病预防,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和农村应急服务体系。 编辑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