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

张百熙对现代小学休假制的历史贡献

来源:湖湘名人在线  时间:2019-04-13 12:42:44

《湖湘文化古今名人介绍》



作者:湖湘文化交流协会张百熙研究院 张曦宇 黄嘉杰

张百熙(1847-1907)字埜秋,一作冶秋,号潜斋,谥号文达。出生湖南长沙沙坪镇,墓葬春华镇。清末重臣,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创始人,著名教育家、政治家,推荐康有为为经济特科。维新变法、戊戌变法的主要支持者。曾任礼部、户部、吏部、刑部、工部、邮传部尚书,管学大臣、学务大臣、政务大臣、都察院左都御史、钦差头等专使英国大臣,多有政绩。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教育制度,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旧的科举教育体制,制定了中国教育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学制和课程设置(钦定学堂章程),许多一直沿用至今,并力举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出国留学,实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堪称“中国大学之父”。

张百熙于1901年受诏主持制定《壬寅学制》、《癸卯学制》,为我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竖起—座前无古人的里程碑。而这一丰碑的基础是从抓蒙学堂乃至小学生的成长而进行布局,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关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并为之提供一个身心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且根据他们成长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安排周末给予必要的课休,并以政府颁布的学堂章程形式固定下来.。这对我国近现代青少年的心智、学业及其“三观”教育极有禆益。出于这—尊崇心理.,本文试对这—历史过程作些许探究。

—、两个学制的颁行均视小学教育为第一要义

晚清乃至旧中国数千年的旧式教育体系,,均无安排青少年周未课休—说。就国内多家馆藏丰富的史料看,有宋仁宗时《京兆府小学规》、宋神宗时的《并州学规》、宋孝宗时的《会稽学规》,直至大明一朝的《太学志》、清朝长沙的《岳麓书院规约》,及戊戍变法前由康有为、梁启超创办新式学堂拟定的《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均无生员周末课休和暑天放假的记载。大中小学生享周末放假,实出自《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后由张百熙主抓教育强力推行的结果。他同又是晚清改革派与守旧派围绕新式学堂办学方针激烈交锋的产物。

(-)《壬寅学制》《癸卯学制》产生的政治背景

我国近代教育反思,大抵发韧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洋务运动。稍前的第—次鸦片战争爆发,大清国门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

击下坍塌无存。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及至戊戍变法后引发一波波狂澜,触动清廷统治集团一些官员深刻反思救囯图存的方略。朝野有识之士疾呼,“今日中国若议救败图存,舍此(兴学育才)竟无办法”。【1】出于“挽大清将倾”,举国上下醖酿非改革时政难以自保,因而“练兵筹饷”,“兴学育才”成为华夏人士的共识。

1901年初,清廷谕令百官上书、进呈改革之策。

1901年8月,清政府正式颁布兴学诏书,诏曰,“兴学育人,实为当务之急”。

1902年1月10日,清廷下旨将张百熙推到管学大臣的风尖浪口。

1902年初,张百熙进呈《筹办京师大学堂情形疏》。同年7月,张百熙再呈《准所拟各级学堂章程》六件。六章程史称《钦定学堂章程》,因时年称壬寅,又称《壬寅学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以政府名义主导制定颁行的完整学制。

《大清实录.光绪朝实录》巻之493记载德宗光绪帝躬亲御览,“张百熙奏,筹办学堂大情形一折,披阅所拟章程,大致尚属周妥,著即认真举办,切实奉行,朝廷于此亊垂意甚殷”。“一切条规,将来即以通行各省。必当斟酌尽善。损益得中,期于一道同风。有实效而流弊,张百熙责无旁贷。”

清廷寄予期望“垂意甚殷”的首部学堂章程,交付京师各部、院及各行省大吏讨论,最终由于保守派在论战中占据绝对的操纵空间,又兼《钦定学堂章程》本身形成学制文件似太仓促,渉及的内容履盖不够宽泛全面,因而章程议行“历十月”,亦被搁置起来另起炉灶。

1903年初,清廷下旨“命荣庆副张百熙为管学大臣”,【2】百熙与荣庆上折奏请“通晓学务的张之洞会商学务”,直至张之洞奉旨入京,“两张—荣”联袂重拟新政学堂文本。

1904年1月13日,百熙与张之洞、荣庆将新定的学堂章程,奏请清政府予以核定颁行,因该年为癸卯年,《奏定学堂章程》亦又称《癸卯学制》。但无_论是《壬寅学制》还是《癸卯学制》,均对各级学堂生员新增了—项周末课休的特别安排。在阐述这—新规时,他们强调对青少年应更多关注“有益身体之亊”,更明确初等小学办学之初衷,“以培养囯民之养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囯民之气体为宗旨,以童皆知作人之正理,皆以有谋生之计虑为成效”。正是国民素质须从娃娃抓起,在现今看来无可挑剔,但那时张百熙为此被多人橫加指责。更有—些食古不化的学生家长暗地将其竖为靶子,欲谋对他囗诛笔伐,使得系列章程的推岀举步维艰险至胎死。

(二)报刊舆论助推学堂章程的社会反响

《奏定学堂章程》交附朝廷甫定颁发前,国内众多新闻报刋先期就注目聚焦。因为开放报禁同是新政推行的产物,晚清政府在认同开启民智的同时,一度对各地商办、民办报刊均持默允态度。

此外,上海报刊销量较大的《申报》、《中外日报》,《新闻报》,前两家年均2000份上下,后者年销近1400份。又如1901年5月创刋的国内最早的教育专业杂志《教育世界》,还专门为日后厘定的各学堂章程,开辟专题专栏以备国人研讨。诸如“章程、修身训话、学校管理、家庭教育.学制”等栏目。对呼应和助推学堂章程的出台实施起到一定影响。到创办人罗振玉后期奉调入京、由王国维主理该杂志社时,因办刊主旨有别,影响日渐式微。又如浙东地区创立的《萃新报》,该报长时跟踪京师各学堂实施新政的各项举措,却又不失时机反映本省各地办学的真情实况。另外,《教育杂志》多予“热议学堂亊”,尤热衷推介天津广育学会章程,“以整顿学堂,改良私塾为宗旨,每星期聚议一次。”各地报刋还登载不少笔锋犀利的辣文,直接抨击权贵抯碍张百熙推行学制改革的实施。如《大公报》曾独家揭秘,“探闻张冶秋尚书奏呈学堂章程后,军机大臣鹿钟麟多次挑剔,闻因章程中有房、虚、星、昻星期停课之语,以为与中国古制不合;又闻各种新学名目,亦多吹求。”【4】《新民丛报》曝料袁世凯〈1902年底)借入京召见之机诋毁张百熙,“京师大学堂所用人员,多主民权自由说,将来以此教导学生,其势大长,为祸必甚于戊戍。又谓学堂有改装易服。”【5】

(三)国内多城市化外之风释放潜在效应

晚清朝野西风东渐”日盛,客观上对朝廷热衷教育变革人士产生鞭挞入里的影响,自然也对各学堂教育形制的确立予以反思,甚或与守旧官员出现交相廷争。这时期受化外之风的传开、借鉴,主要源出三个方面。

首端是官办新式学堂开先河。较早由洋务派引入洋教先例的有﹕

1862年,清皇室恭亲王奕最先请旨创立北京同文馆。

1863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引入东、西洋多批外籍教员,为大清培养外语翻译人才。

1882年福州船政学堂聘用外籍教官、技师,开设西洋技能驾驶课程,外方教职员每逢周末度礼拜,渐渐使得管理方因适应外教,也半遮半掩悄行周末课休制。

1886年,部分沿海城市或商或民开办的企业,率先引进外方高端技术人才管理生产工艺流程,他们周末堂而皇之休息也带来参照。如上海机器织布局对外张贴招商章程,就明确对外广而告知,企业“工人逢礼拜停工。”

诸多赴欧赴日的留学生力挺新学制。晚清不同时期的留学生陆续归囯,多数进入大中城市学校任教,或委派在官方教育管理机构任职,受西方先进文化理念熏陶,多数成为各地学堂周末课休之发起人、组织者。

西方教会学校扮演潜在推手。一批西方教会学校在各大中城市立足后,间或也**华人子弟入读。他们将西方教育模式对生员灌输,国人“备尝新鲜”,也同期对清廷教育制度产生心理鸿沟。

尽管上述历史背景和社会多种因素对后来各学堂确立新制产生—定影响,但旧式传统教育已历二千多年沉淀,这些都注定着张百熙担纲的教学制度改革,必将面临多重难以逾越的沟壑。

二、张百熙推进学堂章程变革取向与多方阻碍

张百熙早年被朝廷委以山东乡试副考官,后派山东学政。数年又派四川乡试正考官、江西乡试正考官。旋又放广东学政。

18***钦命入值光绪帝南书房为文学侍从,嗣后任过京师国子监祭酒,为朝廷管理太学生的最高行政长官。以他谙熟考务又精于学务,且还能为帝后两方都钦仰其才华过人,使得张百熙位居吏部尚书进而官拜管学大臣,-时“以人望被斯任”【6】自然为不二人选。

其次,又以他“忠君体国”“慨然变法自强之至意。”更得到清廷明示,“兴学育才为当今急务。……务其端正趋向,造就通才,明体达用,庶收得人之效。”【7】为使朝廷更多尽快“得人”,张百熙“悉心考察,夙夜构思。”【8】仅短短两月,即于翌年正月初六向清庭递呈《奏办京师大学堂疏》,直陈五条动议其大意为﹕(1)立学制宜有所循,(2)置讲舍宜有所依,(3)设译局宜有所教,(4)购教具宜有所备,(5筹经费宜有所需。

此后,随各直省陆续奉达各地办学奏报,又收集东、西洋列国诸多办学资料,张百熙通盘阅览、梳理,再度向朝廷上呈《进呈学堂章程折》、《遵旨议奏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奏次第兴办学堂折》等文本,并由此提出系列鲜明见解。

于国家固本兴邦计,他提出教育为立基之本源。环球各国栉次林立,实力搏弈均与教育竞争捆在一起。“值智力力争之业,为富强治致之规,朝廷以更新之故而求之人才,以求才之故本之学校,则不能不节取欧美、日本诸邦之成法,以佐我中国二千余年旧制。”为此,他建言可先行试办高等预科速成学堂两期。又如学堂教习人才匮乏,则称,“宜首先急办师范学堂,学堂必须有师。”建议投入专款兴办优级师范学堂、初级师范学堂,以速补师资力量不足的短板。

于民族提振素质计,他提出实业为报国之正途。“富国之本在于实业,中国士风向日偏重文学,空谈政理,而于工农等学薄而不屑。为欲救此失,必立大学工农等专科学校。”农工商各项实业学堂,以学成后各得治生之计为主,最有益于邦振。”

于学子养正始基计,他提出育品学兼优之良材。“造士必以品行为先,各学堂考核学生,均宜于各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亦用积分法,与各科学一体同记分数。”“随处稽察,第其等差。”对学生开设专业务求精进,更视为学生的本分。“果具爱国之心,存报国之志,但当厚自期待,发愤用功,俟将来学业有成,出为世用,以图自强,孰不敬之重之。”张百熙对学生提出的“品行、世用、报国”等观点,实为我们当今所倡导“三观”教育最早之刍形。

此外,在《奏筹办学要旨八条》这份最能体现其关爱青少年的纲领性文件中,他开宗明义阐述,“小学为急,为第一要义。各国教育家之言,谓造人材备国家任使为第二义。第一要义则谓﹕知学为人民当尽之职份,使人民入学为国家当尽之职份,故全国初等小学经费皆官任之。”让第一要义如何落地,他又对此提出三点思路。

其一,组织各地乡绅商董捐资办学,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其二,办学面宜尽量铺开,一些办学条件尚不完全具备者,可先办简易初小、初中,其后逐步完善报备。

其三,明确全民接受义务教育。如其在《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称,“全国人民均应入学,名为强迫教育。除废疾,有亊故外,不入学者罪其家长。”

张百熙将小孩失学、辍学与家长担罪联系一起,并将其郑重列入国民教育立法章程,就其心路历程而言,他既有忧时愤世的情结,亦有对旧式教育更弦易辙的惆怅。从他高祖张尚交、曾袓张峻到其父张启鹏,旡一不为长沙省垣“名冠楚南”的治学匠人。百熙七岁避兵祸随父兄避居永明县都庞岭石窟入读,【9】每每由张启鹏教学生朗诵杜甫《春望》时,师生常为“国破山河在,庭春草木深”一齐悲怆痛泣。他中年受诏令数赴山东、四川、江西和广东等省任考官和学政,对地方孩童失学的境遇,更常年萦绕心际,尤深知个人命运从来与囯家命运联在一起。以张百熙主持制定的《钦定学堂章程》前后相关七份奏折中,其中措词出现最多的“学堂”计173次,其次为“囯家、中国”计61次。在张百熙看来中囯未来之崛起完全寄望于青少年。“囯民之智愚贤否,关国家之强弱盛衰。”【10】“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他苦心倾注制定《钦定蒙学堂章程》及《钦定小学堂章程》,在课程设置及周末课休等相关节点,精心编排,“—意更新”,因而在这些方面遭致保守派旧学究等方的不解,甚或对他告御状、上奏本乃至人身攻击。

但惟能不负朝廷重托,“况身受者乎﹖惟有愧汙而巳!”【11】

朝野坊间出现流言散布。张百熙最先在《 钦定学堂章程》,其第—章第—节首行昭示国人,“蒙学堂之宗旨,在培养儿童使有浅近之知识,并调护其身体。”而《奏定学堂章程》中类似“(教学)切于实用,勿令学童苦其繁难”等关切殷殷,更多达数十处。他深思熟虑选定从小学堂变革教制多着笔墨,又提出实施周末假休制,实为由此推及中学堂、各类农工商实业学堂及高等大学堂。其后更逐步废除科考、取消翰林院等。正是小学堂章程亊渉新政多重变革系统工程,朝廷改革与守旧两大阵营的官员多次论战,自然凸显在小学堂学制变革这—局促之地。流弊与非议、反驳与抨击多见于以下。

崇拜西洋说。保守人士提出周末星期制,是源自西方基督教祈祷布施的—种宗教仪式。故而称周末作礼拜天,让孩子从小置身西洋教义的阴影会误人子弟。连后来创作《中国少年欹》大名鼎鼎的杨度,对周末假休也嗤之以鼻。杨氏上长沙参加南学会活动,于当天日记中写道,“取其合于洋人礼拜,不禁失笑”。

耽误学业说。—些家境较拮据的学生家长反对子弟休周末,在他们看来把子弟推向学堂,是其从牙缝里省几个钱,自顾不暇忙于生计,诚希望小孩—日不拉中断学习。其次,商贾士绅阶层而言,他们则担心小孩每周课休,开笼放雀,无以管束会学坏样。—些旗人富户衣食无忧,也概不乐意学堂休周末,顾虑会影响学生功课连续性,日后耽误功名前程。

纵情滥游说。—批封建卫道士反对周末课休,譬如—位署名“先天害”的作者,曾在《竞业旬报》发声《星期说》,将学生在星期天冶游说成“作奸犯科”、行径恶劣。很快又遭到对立方痛斥,直指社会风气好与差,均与星期天假休没必然联系,即便青年男女相邀踏青,也不能一味归于伤风败俗,

张百熙应对守旧派无稽之谈奋起反击。民间人士对新学制持偏见,可通过相应的疏导会逐歩接受,但对来自朝廷位高权重的大员横生枝节,百般刁难,这无疑对张百熙和张之洞定立学制带来极大的困扰和压力。力争正本清源,他和参与定章的同仁商定从三处展开 反击。—是在学章文本发往各部、院、司和直省交予附议后,也同将寄达上海、广州等地教育刋物,通过报刊转载以正视听。其二是与军杋处、政务处阁老主动积极沟通联络,如张之洞将每阶段要情定期报知,与其斟酌妥议。又如《晚清学部研究》记载,张百熙先期将《钦定学堂章程》两个详略不同版本报呈,一度简本被斥之,“而谓哲学太新,国际学当删,医学不应入学堂,音乐学……教戏子”。百熙让沈小沂“改拟—本”,在《奏定学堂章程》中还是列开办医学课程 。其三,借清廷批复有意渲染,使得某些无端妄议的言官被遭打脸。《大清实录.光绪朝实录》卷521载,御使左绍佐奏 ,“学生宜专习—经,不可删截经文,西学亦宜专习一科,”后朝廷核实明确,“至牍删改经文,求便诵习之语,查章程内载学堂课程 ,四书五经皆读全文,所言自是风闻之误,亦请毋庸置议。”御使崇奏“学堂学生习染日非,亟宜更定章程,以资整顿。”最后批转下达,也弄得本人灰头土脸。而凡是百熙认定该出手的,则毫不退避。

为小学生读经被问责扛责 。张百熙担纲重新定立学堂章程始遇强劲对手,首先来自满清贵族极度守旧人物代表荣庆。1903年2月8日,清廷发布上谕,“刑部尚书萻会同张百熙管理大学堂亊宜,务当和衷商办,认真经理”。【12】荣庆问询学堂月余,亦仗慈禧后台与百熙在皇宫南书房爆发一场激烈冲突。某公在《时亊要闻》上抖出,“日前某尚书于朝房晤张野秋尚书大冢宰,讯即学堂之规模章程,以及学生之课程等,均—一询明,逐大加痛诋,如学堂章程课程之不善,学生之有恶习,支援人等之疏忽等语”。这里说荣庆最先向张百 熙询问基本情形,随即就“小学生之课程”借题发挥,实际是“张百熙—意革新,荣庆以旧学调济之”。【14】所谓旧学,指张百熙在课程中安排经学份量太少,【13】参见下表。

﹙表二)

《湖湘文化古今名人介绍》——张百熙对现代小学休假制的历史贡献


﹙表三﹚

《湖湘文化古今名人介绍》——张百熙对现代小学休假制的历史贡献


如上两表,可见张百熙原定立《钦定学堂章程》本意不想对初级小学生安排经学太多,仅要求“略闻圣教之要义”,【15】后“以徐**求增补”。比如他安排初等小学堂前两学年先读《诗经》,四句一行,寥寥数语,琅琅上口,易学易记。君子坦荡荡,尽管百熙和荣庆为此设置闹翻,但他君子坦荡荡,后给《致瞿鸿禨书谈办学》的函件中,还是坦然以对,“开学不久,即两人同办,实不能罪及—人,然事未可知也。”在当年十—月二十六日给朝廷的一份奏折中,仍不遮不掩呈述他对中小学堂开设经学的一己之见,“至开士林中才能读《十三经》者本少,大率只读《四书》、《五经》。即《礼记》、《左传》,亦读节本者居多。现办中、小学堂,科学较繁,晷刻有限。若概令全读《十三经》,则精力日力断断不给,必致读而不能记,记而不能解,有何益处。且泛滥无实,亦非治经家法。”他之公然对大清主子上书直言中小学生读经太多“无益,无实”,、满廷大员中唯恐只有—腔血性的张百熙才能有种呼喊出来。

给学生休周末且绕行立行。张百熙犯上倔脾气无惧“致负疑谤”,【16】在上呈清廷最终版学堂章程时,仍坚持将各学堂周末课休制写入文本。如前所述军机大臣鹿钟麟曾十分不屑张百熙将星宿对应附会于学堂假休,张百熙为撇开周末放假与西方基督教礼拜无涉。他又把捏清廷旗人多信萨满教、迷信心理极重这层因素,因而多番借机向满清皇室权贵诠释,日月星辰对应世间万物均产生—定机理作用,故而人体机能适应自然规律也有一个周期的调整。又以西方现行教育体系多奉行周末课休,即便除基督教之外的其他教义,西人也均采用周未休假 以调剂身心,以利下周工作学习更富于成效。基于张百熙比较中西方教育制度博取所长,又指出遵循自然规律应“不失圣躬违和”,最终清廷采取从其所议。

放寒暑假厉行就亊论亊。对各学堂放寒暑假,张百熙从不藏头遮尾。有人—度搬出清嘉庆年间的—份《学规》,直言,“长不辍耕,幼不辍读,暑日休务者,薄其饩廪。”是先贤规定,说农民长年劳作不轻易歇耕,学生也不得随意辍学,而避暑休学,就当扣除塾师或教习薪酬。张百熙为争取朝官支持,于朝议中坚持正面说理,就亊论亊。他列举唐、宋、明、清数朝,官员有五天甚或十天间一次的休沐假,学生春插有短间农事假、秋冬交递有置衣假。各地乡俗有别,长短不一。又陈本朝有恭逢皇太后皇上万寿圣节,皇后千秋节,至圣先师诞日及春节欢庆假等。且国内假节日又多与引聘的洋教官、教习休寒暑假不尽吻合。朝廷要求各地学堂所拟规则和管理务求上下划一,基于此惟有冬夏一体实行寒暑假制,更有益于和外教对接。又兼皇太后皇上爱民如子,各学堂实行寒暑假正是圣太后圣上关切之体现,经张百熙一再坚持,写入章程后也得以通过。

三、张百熙将学堂周末休假推行惠及国人

学堂始行周末休假,首先缓解了大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压力,如近代教育家严孙范先生曾撰文痛贬旧式教育,“往昔学校未兴,吾国儿童无毕业之期,无寒暑之休,无实验之法,无体操之训。”其次,周末学生放松心情自主安排,又帶动了群众性的健身、旅游活动。晚清上海一报刋载,“周六、周日市民始游静安寺,须提前—日付资预约,方能坐上马车前往消遣”。此外,各学府相对集中的府、市、州,先前绘画摄影、演艺剧院,书评说唱、茶室洗沐均较清冷,现渐日呈火爆。还有师生的各类消费,又促进了城市商贸繁荣、提升了多行业的活力。另外,由都市、城镇辐射周边,更为市郊居民增添了全新的生活气息。

晚清出台的《癸卯学制》,最先的教制章程规定,每学年分为两学期,第一学期于正月20日开学,至小暑散学﹔第二学期立秋后6日开课,至12月15日散学。而沿袭至今教育制度更臻完美,更是一代一代付出多重努力。

1912年元月初6,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为民国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9月3日民国教育部再度颁行《学校系统令》,叉规定每年为三个学期,也框定各学期享有周末课休和其他假日。因该年旧称壬子年,亦称《壬子学制》。民国时期承继《癸卯学制》最大的贡献,则是将前制用农历纪时改为采用阳历。即较好地解决了过去闰历多一月及农历阳历不对应问题,且于每周末假休被固化下来。

1927年,南京囯民政府颁文,规定大中小学校均秋季招生,(9月开学)中小学寒假2周,暑假45天﹔大学寒假3周、暑假2月。

新中囯成立,教育部于1950年6月24日及8月1日作出相应规范,定每8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为笫—学期,2月1日至7日31日为第二学期。暑假休52天,寒假23天,另春节放假3天。

1983年和1987年,国家教育部就学生假制先后也有调整,后期马叙伦为教育部长,提议形成定制以供可循,遂定每年9月1日到次年6月30日—学年。

我国大中小学校的周末制由张百熙上奏政府议决始行,但清廷公职人员享受周末公休,仍经历好几年游移徘徊。

《癸卯学制》始定于1903年11月26日。

翌年,先在亰都和各省一批新式学都推开。但早于1895年光绪推出新政间,就有一批军亊武备学堂最先趟水。

1906年,清政府谨慎试行,先迈出这—歩的有学部、农工商部与外务部。

1907年,清 廷陆军部开始实施周末休假制。

就在这时翰林院侍读周爱诹仍行上奏整顿学务,亦为“新学流弊”,更为(假休)“西法变中俗”呌取消。而清廷政务处复议认定,“星期日公休为世界通例、中国不能独异”。这番定调让各省、府、州、市及县衙官员,方才慢慢品味周末公休滋味。

1911年夏,晚清最后守旧堡垒吏部、礼部五味交杂始休周末。

就在那名侍读官员给新学和假休扣屎盆子时,张百熙撒手人寰。

先给灵堂呈送挽联的是与张之洞—同编定学制的弟子陈毅,接后有译学馆学生孙百英等、还有广东南海中学、湖南旅京公学生员及留学日本门生谷钟秀等。先前对张百熙推行周末休假时议最多的旗人中小学堂,亦派生员代表礼敬先师。荣庆、唐绍仪生前与百熙甚难融冾,后都亲书挽联谒诚祭拜。【17】期间弟子门人,一时悲声慟地。

持政见,论私交,张百熙一生仇隙皆无﹔

做学术,掖后进,文達公经年桃李长存。         


                                                      编辑: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