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

曾经上演的“稀土战争”

来源:湖湘名人在线  时间:2019-05-27 21:41:13

曾经上演的“稀土战争”
四叶草财经资讯 

中国的稀土产量一度占到全球的90%,但这种足以和石油媲美的战略资源却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持续廉价甚至亏损出口。而日本美国从中国低价进口深加工后转手获利十倍,或者干脆封存不用,储备量早已可供使用数十年。


围绕这一战略资源,中、日、美等国家在半个多世纪中展开了激烈的博弈。但几十年的风起云涌之后,中国依然没有掌握稀土的定价权。更严重的是,中国的稀土资源经历多年过度开采之后面临枯竭,而世界其他储量大国在过去几十年几乎都已经停止开采。

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稀土产品供应商—北方稀土。2016年前三季度营收35.65亿,净利润只有不到3500万元,利润微薄,净利润率不足1%。如果排除约5636万元的政府补助,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亏损。

挖空国土供应全球几十年之后,中国未来恐怕将面临稀土危机。
曾经的稀土战争

虽然中国的稀土供应量占到全球的90%,但是在全球已探明的储量里只占23%。“稀土战争”曾经有一次预演。

2010年中日在钓鱼岛发生撞船风波,日本逮捕了中国渔船的船长,中国切断对日本的稀土出口以报复,在那之前日本是中国最大的稀土进口国,2007年最高峰的进口量超过3万吨。面对稀土禁运日本的对策是三管齐下:

第一条管道是寻找新的稀土供货方,既和蒙古国等国合作探矿、也在日本海底发现大量稀土资源。

第二条路是回收利用,从电器、汽车的零部件回收提炼稀土循环利用。

第三条路是开发节约技术和替代技术,丰田和日立这些企业都迅速获得技术突破,在几年时间内对稀土的需求量锐减,2007年的需求是3.2万吨、2012年的需求锐减到只有1.4万吨,2013年的前5个月日本稀土进口只有3500吨,还低于美国的4千吨。

结果造成稀土价格的暴跌,2010年稀土战争开始之前,顶峰的价格是每公斤400美元,2012年8月掉到只有100美元,2013年又跌到只有顶峰时期的1/10,第一轮稀土大战就这样以价格大跌告终。


其实这是信息战。2011年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东京大学一教授在太平洋海底发现巨型稀土矿床,产量相当于当前稀土陆地产量之和的消息。然后稀土价格暴跌38.56%,跌至12.2万美元/吨。

后来的事实证明,以现在的开采技术,即使是海底有稀土矿藏,巨额的挖掘成本也让开采得不偿失。然后价格又回升至16万美元/吨,却再也没能回到最高位。

其次是诉讼战。2012年爆发了为期两年的日、美、欧盟等针对中国的WTO关税诉讼大战。诉讼针对的品种包括稀土、钨、钼三种原材料。2014年10月,WTO稀有金属诉讼以中国败诉结束。2015年初,中国被迫废除稀土出口限额的规定。

最后是贸易战。在WTO诉讼的两年期间,日本利用之前收储的大量中国稀土,供应日本国内,减少了对中国稀土的进口。2012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其实已经剩余过半,稀土出口配额制度形同虚设。

经过一系列的博弈,稀土价格一路雪崩,几乎回到原点。2016年9月的稀土平均出口单价只相当于2011年9月份的约12%。2015年中国稀土产量依然占全球的接近85%。

用中国资源赚钱,日本深加工获利十倍

为什么日本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这么在意?因为日本是中国廉价稀土的最大受益国。日本国内将进口中国的稀土进行深加工,然后将制成品出售第三方国家,获利相当丰厚。

根据稀土信息网数据显示,2016年前5个月日本进口稀土金属、钇和钪及其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累计621.1吨,金额17.74亿日元,约为285.55万日元/吨,每吨进口价折合美元约为2.65万美元。而经过深加工后,制成品出口均价约3390万日元/吨,折合美元为31.41万美元/吨。售价是进口价的11.85倍。

一进一出,日本企业往往可以获得10倍以上的利润。下图是面包财经绘制的近5年日本进口与出口稀有金属、钪和钇的均价对比图:

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日本还限制高端稀土生产设备的对华出口。打压中国企业高级稀土金属材料的制造能力。


经过几十年的博弈之后,中国稀土廉价出口的大格局仍未根本性扭转。过去几十年世界其他稀土储量大国,开采量极少,资源依然深埋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