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湘名人在线 时间:2019-11-13 22:07:30
摘自京城市建设研究发展促进会公号
最新一期由中办秘书局主管的《秘书工作》杂志,刊登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丁薛祥在中办机关“七一”党课上的报告。此次党课的主题是:大力弘扬新时代共产 党人的奉献精神。
围绕”奉献精神“,丁薛祥讲了三个问题: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共产 党人的重要精神特质;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是新时代的强烈呼唤,是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铭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争做甘于奉献、默默奉献的中办人。
该文中,对最高领导人的评价是最大亮点,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习近平总书记以持之以恒的模范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新时代共产 党人讲奉献的光辉榜样。习近平总书记从15岁到梁家河当知青算起,已经为党和人民奋斗、奉献了50年。我通过学习总书记的著作,聆听总书记的教诲,感悟总书记的情怀,对总书记长期奉献、持续奉献、无私奉献的领袖风范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这里我想用3个关键词来概括。
第一个关键词是甘入苦海
总书记曾给正定原县委办干事李亚平讲过自己选择到正定工作的心路历程。他从梁家河回到北京后,在清华大学上学,之后又到国办、军办工作。那时候,他父亲已经“解 放”,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没有什么令人烦恼的事情了。但他说自己在这种安逸的生活里,始终没有什么喜悦和快乐。他总觉得,“文 革”那种荒谬和残酷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国家百废待兴,需要变革,需要有能力、有担当的人负起责任来。所以,他要求下到县里,虽然辛苦,也心甘情愿。李亚平在日记中记载了总书记当年对他说的一段话:“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
总书记还多次讲过他当年“三下下党”的故事。下党乡位于福建宁德寿宁县,藏在大山深处。由于过于偏僻,路又很难走,上面的干部很少去,总书记是地委书记中第一个去的。他第一次去是在198 9年7月酷暑的时候,早上6点多出发,9点多车子开到了离乡政府所在地最近的一个地方,然后下车步行,乡党委书记拿着柴刀在前面砍,每个人拿根竹竿,沿着河边走,又走了2个多小时才到,总书记的脚上暦出了泡,他回忆说,那真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到了那儿,稍微洗了洗、休息一下,就开始现场办公、访贫问苦。总书记当时讲:“冯梦龙50多岁被任命为寿宁的知县,为了上任走了好几个月。我们现在共产 党人为官,如果都想当舒服官,还不如封建时代的士大夫呢。
第二个关键词是夙夜在公
这些年,总书记的辛劳我们中办的同志都历历在目。2016年G20杭州峰会之后,中央电视台制作了一个微视频《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天》,记录了总书记9月4日那天的日程。从早上7:45离开住地,晚上11点返回,在近16个小时的时间里,总书记出席了20场活动,一刻也没有休息过。类似高密度、高强度的活动安排,在总书记的日程中司空见惯。
第三个关键词是以身许党
党的十八大前党内存在的问题不少,很多同志对此忧心仲神。对此,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不能没有共产 党的坚强领导,如果共产 党出了问题,最终就会重蹈一些国家的覆辙,国家四分五裂,社会一盘散沙,人民受苦受难。
2015年12月,在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总书记对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讲“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在关系党和人民利益的重要关头,总书记从来都是旗帜鲜明、不畏艰辛,从不退缩、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从来都是坚韧不拔。
所以全党形成一个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