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个人经历
1917年,沈从文参加湘西**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
1918年,沈从文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1]
1922年,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学,可是仅受过小学教育,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就在北京大学旁听。
1929年。沈从文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学生张兆和。
1930年,沈从文赴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前身)执教,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2]
1934年,沈从文完成了《边城》,沈从文小说边城是这类“牧歌”式小说的代表,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1948年,沈从文开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同年,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文物研究。1949年后,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建国后,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压力而**,获救。[3]
1960年,沈从文发表《龙凤艺术》等文。1969年,沈从文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1981年,沈从文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11]1984年,沈从文大病一场。抢救脱险后,说话、行动更加不便。
1988年5月10日下午,沈从文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4]
个人作品
小说集
小说集 |
|||||
---|---|---|---|---|---|
《老实人》 |
《蜜柑》 |
《雨后及其他》 |
《神巫之爱》 |
《龙朱》 |
《旅店及其他》 |
《石子船》 |
《虎雏》 |
《阿黑小史》 |
《月下小景》 |
《八骏图》 |
《如蕤集》 |
《从文小说习作选》 |
《雪晴》 |
《新与旧》 |
《主妇集》 |
《春灯集》 |
《黑凤集》 |
《阿丽思中国游记》 |
《边城》 |
《长河》 |
《街》 | 《萧萧》 | 《三三》 |
折叠散文集
散文集 |
||||
---|---|---|---|---|
《记胡也频》 |
《从文自传》 |
《记丁玲》 |
《湘行散记》 |
《湘西》 |
《废邮存底》 |
《烛虚》 |
《云南看云集》 |
《沈从文散文选》 |
《不知为什么忽然爱上你》 |
文学特点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5]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6]、
个人成就
人物评价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文学作品《边城》 、《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不仅是作家,还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先生一生中,着有五百万字的著作文章,《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是他的代表作。他晚年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页空白。(网易评)[8]
后世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