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湘名人在线 时间:2019-12-04 14:19:19
点击蓝字关注潇湘三农
2019.12.3
编者按:自从非洲猪瘟在我国出现以来,人心惶惶,生猪规模养殖场闻瘟颤抖,流年不利,“猪”事不顺。该如何面对这场恶战,生猪养殖场又将何去何从,问诊非洲猪瘟防疫,把脉行业发展方向。由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编写的《防控非洲猪瘟恢复生猪生产九项关键技术》,介绍了以下九项内容:非洲猪瘟早期发现与精准检测;精准清除;构建完善的猪场生物安全;规范实施消毒及污染源消除;复产前的风险管理;优化种猪繁育模式、保障种源供给;严把饲料关;改造猪舍、优化生产管理;提升屠宰场的生物安全等级。内容精要,干货满满,给从业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早期发现与精准检测、清除
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一种有囊膜的DNA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首次发现的传入我国的ASFV毒株属于基因II型。自然感染条件下,ASFV的潜伏期为3~21天,感染猪在潜伏期即可排毒,临床症状出现后可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大量排毒。ASFV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尸体中可存活6个月以上,在低温条件下可存活数年,在腐败的血液中可存活15周,在冷鲜肉中存活数周至数月,在腌制和熏制的猪肉产品中可长时间存活,在粪便中可保持感染性数周。
ASFV对热的抵抗力较弱,60℃下30分钟或56℃下70分钟可被灭活。一般的消毒措施均可有效杀灭ASFV。最有效的消毒剂是去污剂、次氯酸盐、碱类及戊二醛。非洲猪瘟(ASF)的自然传播速度慢,高度接触传播,直接接触、采食、蜱虫叮咬、注射等可传播疫病。消化道(口)和呼吸道(鼻)是ASFV的主要感染途径。苍蝇、蚊、鼠等可机械性传播ASFV。
ASFV有强毒力、中等毒力和低毒力等3种类型毒株。临床上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最急性型:发病猪体温达41~42℃,呈现厌食、食欲废绝、精神沉郁、皮肤充血等症状,1~4天内死亡,也有无症状死亡的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可达100%。急性型:发病猪体温达40~42℃,呈现厌食、不愿活动、皮肤发红、呕吐、鼻腔出血、血便、便秘等;妊娠母猪流产;病死率可达90%~100%。亚急性型:与急性型类似,病猪出现中度发热,食欲下降,皮肤出血和水肿,感染后7~20天死亡,病死率30%~70%。慢性型:病猪体重下降,生长不良,呈现间歇热,耳部、腹部和大腿内侧皮肤发生坏死或溃疡,关节肿大,感染猪可出现呼吸道症状。
早期发现
时刻关注本猪场各个环节的猪只异常情况,包括猪只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体温变化、体表变化和经产母猪表现等。一旦发现可疑症状,第一时间采样送检(采样优先顺序:鼻腔拭子>唾液>阴门拭子>肛门拭子)。
精神状态:及时发现栏舍内眼神异常猪只(这时猪只可能还未排毒)、精神沉郁的猪只,并及时采样和送检。
采食情况:关注群体和个体的采食情况,对于采食量稍微减少(排除饲料因素),要尽快采样送检。采食量明显下降的猪只一般会伴随着体温升高。
体温变化:正常保育猪、育肥猪体温一般在39~40℃之间;正常成年基础猪群的体温在38~39℃之间(其中母猪发情、分娩前后几天,体温会升到39~40℃之间)。如果发现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猪只,应及时采样送检。为了防止测量体温时交叉污染,体温计必须一猪一换,须戴手套和穿防护服;可采用远红外体温计测温,尽量不入栏。
体表变化:看到皮肤发红猪只,表明猪只处于发烧状态。另外,有些猪只打针时出现凝血不良。对于这些异常猪只,要及时采样进行检测。
经产母猪的表现:经产母猪除上述临床表现外,还会出现流产。ASF造成流产有别于其他疫病常见的黑胎或白胎,会出现胎儿均质发红。
2
精准检测
为实现快速准确检测,ASF样品采集非常关键。当疫情暴发(被动监测)时,应针对患病猪、死亡猪及猪舍环境进行采样;而在常规监测时,应对ASFV易感猪群及环境(如出猪台、场区大门等风险较大的地方)进行采样;如果是针对处于精准清除的群体,采样的数量可以适当加大。采样应注意避免交叉污染,并在采集每头猪只后更换一次性手套;触碰猪只、料槽、栏杆后,及时更换一次性手套;采血时,必须做到每采集1头猪只更换1个新的针头,以免造成ASFV传播。提交到诊断实验室的相关样品应有清晰且保存持久的标签,样品质量良好。所有采样后的防护用品焚烧或高压处理。
1.疑似发病猪场采样 ①疑似猪只口、鼻拭子。将每头猪口、鼻拭子收集于同一采样管中,以便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减少工作量。拭子装于Eppendorf管内,建议将样品保存于4℃,立刻送检,没有实验条件的应在24小时内送至有资质的实验室。②病死动物的腹股沟淋巴结。突然死亡的猪只,由于血液及脏器中携带大量的病毒,建议仅采集腹股沟淋巴结,然后将病死猪包裹后进行无害化处理。③全血。用含有EDTA抗凝血剂的真空采血管,从颈静脉、前腔静脉或耳静脉抽取全血。如果猪只已经死亡,可以立即从心脏采血。不宜使用肝素作为抗凝剂,因其可以抑制PCR反应而造成假阴性。偏远地区或者在无法冷链运输的时候,可经干血斑(DBS)进行微量血液样品的采集和储存。将几滴由刺血针或无菌注射器针头从动物的静脉或皮肤滴加到特制的吸水滤纸中完成干血斑(DBS)样品的收集。血液样品应完全浸透滤纸,并风干数小时。将样品贮存在低透气性的塑料袋中,加入干燥剂以减少湿度。④血清。使用未加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从颈静脉、前腔静脉、耳缘静脉,或剖检过程收集血液样品。⑤器官和组织样品。不推荐进行剖检采样,因易造成ASFV的扩散。必须在保障生物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剖检,所有的猪器官和组织均可用于检测ASFV,但脾脏、淋巴结、肝脏、扁桃体、心脏、肺、肾脏及骨髓等含毒量较高。⑥软蜱等媒介样品。钝缘蜱可以用于检测ASFV。有3种收集技术:手动收集、二氧化碳诱捕和真空吸引捕捉。收集后,应让蜱保持存活或直接贮存在液氮中,避免DNA降解。⑦环境样品。以区块为单位,对风险等级进行区域采样。如猪场内所有墙体、地面、设备等表面进行全覆盖采样。生产区内:包括各区间猪舍内所有区间单元墙体、地面、风机、地沟、设备、水线、料线等,采样应全覆盖包括死角、料槽底部等不易采集到的位置。生产区外:对可能的风险区域进行采样,包括出猪台、场区大门、料塔、下水道、员工宿舍、储物间、浴室、办公室、餐厅厨房、车辆、水源等所有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
2.包装和运输样品 采集好的样品应仔细进行包装,做好标记并送到实验室。运送的样品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冷却材料(如冰袋、干冰),避免变质。样品应使用“三重包装系统”,保障运输过程中的生物安全,并避免样品受到污染。样品运输必须遵守农业农村部《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运输包装规范》等规定。
3.废弃物处理 采样结束后,做好尸体、场地、物品、个人防护用品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对不同场点尽量安排不同的采样人员,避免交叉污染。
4.快速精准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是实验室快速检测ASFV的常用方法。大型养猪企业可建设ASFV检测实验室,当猪场周边和自己猪场受到威胁时做好疫情排查与监测,为疫情处置和精准清除提供技术支撑。开展qPCR检测必须配备专用的实时荧光PCR仪和相应检测试剂。实验室可以根据技术标准开展ASFV的qPCR检测。由于qPCR检测技术灵敏,极其微量的污染即可造成假阳性,对PCR实验室进行分区管理可以避免检测污染。应根据条件将PCR实验室分为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产物扩增区等。
5.疫情确诊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或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可以按要求确诊ASF疫情。
3
精准清除
精准清除是指采集合适样品,在实验室检测结果基础上,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分析,准确判定感染个体和群体,科学划定疫点范围,迅速清除发病猪与感染猪,消灭传染源等的各种活动总称。
1.疫点清除 ①整栏清除:对于保育、育肥群体,在ASF传入早期,病猪数量极少,**在同一栏内,可实施整栏清除。②整栋清除:阳性病例呈多点散发状态且只局限于某一栋猪舍,其他猪舍或生产线未检出ASFV感染阳性猪;栋舍之间有可靠的物理隔离屏障(如实体围墙);严格限制场内员工交叉串舍。清除过程中,人员不可与相邻猪舍接触。③单元清除:如果在不同饲养单元检出ASFV核酸阳性,且不同单元有实体墙或其他密闭设施相互分隔,猪群之间不可能通过饮水或排污设施发生交叉感染,人员不交叉,可实施单元清除。④全场清除:如果不同栋舍均有检测阳性感染猪或确诊的病猪,且呈点状弥散状态,而且是共用水槽、食槽,即使不同栋舍之间有严格的物理隔离设施或其他屏障,建议实施全场清除。
2.清除策略 ①病死猪:需要放入密闭袋,用密闭工具运出猪舍,实施无害化处理。②无法运动的病猪:采用电击方式处死后,装入密闭袋,实施无害化处理。③正常运动的感染猪:体重过大猪,可驱赶到无害化处理点再用电击处死,但赶猪通道的地面要铺上塑料或彩条布等;对体重较小的猪(保育猪和哺乳仔猪),可直接在猪舍内电击处死后再装入密闭袋中,运到无害化处理点。不建议采用非人道的方式处死感染猪。及时对淘汰猪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路面进行彻底消毒。为减少交叉感染,原则上,在扑杀清除猪的工作中,不使用不同栋舍的生产人员,可使用后勤和办公人员。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结束后,参与扑杀行动的人员需进行淋浴,至少7天内不可与其他健康猪群进行直接或间接接触;个人衣服和鞋子必须浸泡消毒,烘干后方可继续使用。
3.清除过程中的消毒 ①地面消毒:采用氢氧化钠和戊二醛喷洒地面和圈舍围栏。消毒水的温度要达到20℃以上。消毒液作用时间至少30分钟。地面也可使用火焰消毒。②用具消毒:最好使用一次性防护服,处置后进行焚烧。个人衣服需要浸泡消毒。电击用具需要熏蒸消毒或60℃烘干30分钟以上。
4.清除后环境监测 清除病猪或感染猪后,每间隔7天,采用全覆盖采样进行qPCR检测,直至21天(即规定的封锁期限)监测均为阴性且猪群无异常,精准清除获得成功。(未完待续)
来源: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
文字编辑:申圭良
美术编辑:张友义
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