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

尧帝陶唐日月煌 ——读杜钢建教授“尧帝都城陶唐与九丘在大湘西地区”(22上)札记(三章25首)

来源:湖湘名人在线  时间:2020-12-01 03:14:20

尧帝陶唐日月煌

——读杜钢建教授“尧帝都城陶唐与九丘在大湘西地区”(22上)札记(三章25首)

七溪山人

第一章

(一)

管窥尧帝伊祁氏,帝喾封在陶唐地;

陶唐是尧帝都城,史载亦称陶唐氏。

(二)

尧帝都城话陶唐,史载就在湖湘地。

位处宁乡之沩山,沩水环绕黄材矣。

(三)

唐市黄材称陶唐,陶唐之丘源流长。

上古九丘之首丘,四羊方尊远名扬。

考古大量青铜器,诸多遗址有痕迹。

青阳国到陶唐国,望乘国史日月煌。

注:尧帝伊祁氏被帝喾封在陶唐地,故也称陶唐氏。陶唐是尧帝时期的都城,在湖湘地区的宁乡沩水环绕的沩山及唐市黄材一带。在史籍中陶唐也称陶唐之丘。陶唐之丘是上古九丘之首丘。宁乡地区考古发现的四羊方尊等大量青铜器和诸多历史文化遗址可以印证该地区从青阳国到陶唐国到望乘国的辉煌历史。

(四)

尧帝尊号陶唐氏,诸多史籍有记载。

帝王世纪记帝尧,陶唐氏即祁姓也。

母曰庆都孕生尧,尧生丹陵名放勋。

或从母姓伊祁氏,年十五时佐帝挚;

授封于唐为诸侯,身长十尺身魁梧;

常梦攀天而上矣,年二十时登帝位。

以火承木都平阳,天下大和置谏鼓。

注:《太平御览》卷八十皇王部五专门记载帝尧陶唐氏。帝尧,陶唐氏,祁姓,名曰放勋,或从母姓伊祁氏。

(五)

尧帝出生在丹陵,位处株洲今攸县。

年十五时授封唐,在今宁乡黄材地。

尧帝二十登帝位,国都攸县称平阳。

帝尧陶唐氏姬姓,高辛氏之二子也。

帝喾长子是帝挚,尧帝继帝挚之后;

遂愿接班登帝位,因帝挚立不善崩。

故帝放勋立帝尧,《史记•五帝本纪》载。

(六)

陶唐尧帝帅天常,南方冀方即湖湘;

翼方尧帝翼星精,确立先夏之纪纲。

经过虞舜夏禹治,禹治时期得加强;

夏书夏朝失其行,逐渐衰落终灭亡。

(七)

尧帝时期诸地名,丹陵陶唐与平阳;

随着辖区渐扩大,传到北方和西方。

(八)

管窥陶唐之地名,后人解读定陶地;

陶地唐地分开释,逐渐脱离先夏意。

轩辕黄帝篇记载,黄帝玄孙陶唐氏;

帝喾之子姓伊祈,兴于定陶字放勋;

齐阴定陶侯为帝,又云定州陶县地;

都于平阳今冀州,帝尧陶唐甲辰立。

平阳之后迁安邑,通舜为政王火德;

唐常梦身随云起,攀天而上为天子。

在位九十八年矣,陶唐之丘是原意。

注尧帝时期的丹陵、陶唐、平阳等地名后来随着尧帝治理辖区的扩大逐渐传播到北方和西方。陶唐的地名由后人逐渐解读到定州陶县等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一轩辕黄帝篇记载:“帝尧陶唐氏,黄帝之玄孙,帝喾之子也,姓伊祈,字放勋,兴于定陶,以唐侯为帝齐阴定陶,又云定州陶县,都平阳今冀州,” 《佛祖历代通载》记载:“帝尧陶唐氏,甲辰立。在位九十八年。王火德。都平阳,又迁安邑。通舜为政。” 《历代神仙通鉴》卷三第二节“少女偕盘瓠南封,图示四日迭瑞”:“次弟尧号曰放勋,年十有三,佐挚封植,受封于陶。年十五,长十尺。年十六,远封为唐侯。实懋厥德,诸侯成归之。挚自知不及,率群臣造唐而致禅。唐侯常梦身随云起,攀天而上,至是代挚为天子。……帝本姬姓,因生于母家伊氏。后葬母于耆,遂号伊耆氏。”后人将陶地与唐地分开解释,逐渐脱离先夏时期的陶唐之丘的统一地名的原意。

第二章

(九)

《竹书纪年》文献载,帝陟于陶有百年;

询事考言底可绩,舜受文祖德弗嗣。

尧帝作宫于陶唐,陶唐就在湖湘地;

陶唐地名迁北方,后世学者需考量。

    注:《竹书纪年》有尧帝作宫于陶唐的记载。尧帝八十九年,作游宫于陶唐。尧帝时期的陶唐在南方湖湘地区。陶唐的地名后来变迁到北方。后世学者不知地理名称变迁历史,往往将尧帝时期的地名解读在北方。

(十)

考古楚简《容成氏》,年轻尧在丹狄陵。

丹陵在湘之东南,狄陵在湘之西北。

管窥丹陵狄陵间,陶唐之丘在黄材。

尧到湘西崇山地,中间路过陶唐丘。

司马相如《大人赋》,吾欲之往乎南嬉;

须历唐尧于崇山,路过虞舜于九疑。

《正义》崇山狄山也,尧葬狄山阳崇山。

慈利唐虞崇山地,放驩兜于崇山此。

伏羲朝时崇山国,慈利曾是核心地。

注:据考古发现解读出来的楚简《容成氏》的记载,尧帝年轻时主要在丹陵和狄陵之间活动。丹陵在湘东南,狄陵在湘西北。丹陵和狄陵之间的陶唐之丘在湘中宁乡唐市黄材一带。我在《尧帝出生地丹陵在湖湘地区——大湘西考古发现与世界工匠文明之二十一》一文中已经讨论过丹陵地名从黄帝时期到尧帝时期均在湖湘地区。尧帝时期的丹陵在湘东南。尧帝从丹陵到狄陵,是从湘东南到湘西北。中间要路过陶唐之丘。狄陵的位置在湘西北的崇山地区。《史记》中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大人赋》:“吾欲往乎南嬉,历唐尧于崇山,过虞舜于九疑。”司马相如知道唐尧崇山和虞舜九疑都在南方湖湘地区。《史记》张守节《正义》引张辑曰:“崇山,狄山也。”《路史》尧冢考和《山海经》认为,“尧葬狄山之阳,一曰崇山。《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1219卷岳州府部记载:“慈利县,唐虞本崇山地,放驩兜于崇山即此。”“唐虞本崇山地,在尧舜时期,慈利属崇山。”可见,唐尧虞舜夏禹都曾经在崇山地区统治天下。慈利是伏羲朝时期崇山国的重要核心地区。

(十一)

管窥慈利万年前,冶金遗址遗物现。

伏羲澧王剑文化,九千七百多年前。

唐尧虞舜夏禹窥,在此开国有活动;

崇山地与狄山地,帝喾与尧父子墓。

注:慈利地区一万年前的冶金场和9730年前的澧王剑的万年文化遗址遗物都是伏羲朝文化的见证。唐尧虞舜夏禹均在此地开国和活动。崇山地区的狄山也是帝喾和尧帝父子二人的墓葬地区。

(十二)

六万年前羲开国,崇山后称为狄山。

尧帝及其父帝喾,皆葬狄山崇山地。

《山海经》记载狄山,帝尧葬之于阳;

帝喾葬之于阴也,周文王等葬其所。

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丘。

南岳寿丘有活动,虞舜也在湖湘地。

寿丘亦称寿麻国,就在南岳附近矣。

南服寿麻古人知,今人还有谁寄意。

(十三)

楚国竹简中记载,尧帝出生丹陵地。

 上海博馆《容成氏》,昔尧丹府藋陵间。

尧不劝而民力也,不刑杀而无盗贼;

尧帝甚宽而民服,名满天下得民心。

(十四)

丹府在今攸县地,藋陵崇山张家界。

藋陵翟人juji地,也是翟王陵寝处。

丹府藋陵在湖湘,善政法宽尧治理;

名扬天下民自由,诸邦归顺封陶唐。

注:据考古发现的研究成果,楚国竹简中记载,尧帝的出生地丹陵也称丹府。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简中《容成氏》书简记载,昔尧处于丹府与藋陵之间。尧不劝而民力,不刑杀而无盗贼,甚宽而民服。尧帝在丹府与藋陵之间的治理深得民心,名满天下。丹府在今株洲攸县地区。藋陵也是翟人的juji地和翟王的陵寝所在地。藋陵在今张家界崇山地区。丹府与藋陵都在湖湘地区。尧帝在丹府与藋陵之间进行治理,善政法宽,人民自由,因此名扬天下,诸邦归顺。

(十五)

尧封陶唐帝都城,位于宁乡黄材镇。

陶唐上古九丘首,五千年前唐市地。

山海经载南海内,黑水青水之间矣;

有木若木若水出,以水络之有九丘;

陶唐之丘叔得丘,孟盈之丘昆吾丘;

黑白之丘赤望丘,参卫之丘武夫丘;

神民之丘谓九丘,陶唐之丘属首丘。

注:《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嗥爰过,黄帝所为。”《山海经》明确告诉读者上古九丘均在南方。其中陶唐之丘属于首丘。

(十六)

上古九丘地理志,九丘洞庭湖以南。

陶唐九丘为首丘,在今唐市黄材地。

沩水环绕沩山城,远古少昊青阳国;

青阳辖长沙衡阳,还有攸县茶陵地。

尧时陶唐属青阳,商朝成为古望国。

该地考古系列现,人类文明持延续。

注:上古著名的九丘地理志的书名《九丘》。九丘在湖湘地区的洞庭湖以南。陶唐之丘为九丘之首。陶唐之丘是今宁乡唐市黄材一带上古由沩水所环绕的沩山都城。此地在尧帝以前是少昊青阳的青阳国所辖地。青阳国的辖地包括今长沙部分地区和衡阳攸县等地区。湘东攸县青阳乡和茶陵等地曾经都属于青阳国的辖区。尧帝时期的陶唐在黄帝和少昊时期属于青阳国辖区。陶唐之丘在商朝成为古望国的中心地区。该地区的一系列考古发现证明,从少昊时期的青阳国到尧帝时期的陶唐国,再到商朝的望乘国,该地区的人类文明一直在延续。

(十七)

少昊青阳是名山,芙蓉山即大沩山。

《一统志》西接安化,九域旧名青阳山。

山与大沩相接处,中间还有芙蓉洞。

上古名胜唐市镇,今有炭河里遗址;

黄材水库青羊湖,芙蓉山地陶唐都。

夏禹伯益标志点,山海图上陶唐丘。

商末望乘国族群,部分出发渡美洲;

印第安部有族裔,一支先祖耀春秋。

注:在少昊时期青阳山是名山。今宁乡芙蓉山是少昊时期的青阳山。《一统志》记载:“芙蓉山在大沩山西,接安化县界,旧名青阳山。”《九域志》记载:“宁乡有青阳山。”《名胜志》记载:“山与大沩相接,中有芙蓉洞。”青阳山和青阳洞属于上古名胜,在地理历史上属于标志性地点。今唐市镇、炭河里遗址、青羊湖、黄材水库和芙蓉山等地点在尧帝时期均属于陶唐都城的管辖地区。陶唐都城到夏禹和伯益时期所画山海图上依然属于重要地点。在夏商时期的山海图上,该地区逐渐成为陶唐之丘。在商朝末年望乘国的部分族群从此出发东渡美洲,成为美洲印第安部落的一支。

(十八)

上古大沩山,周围水环绕。

周百四十里,大圆丘之地。

青龙岩山间,唐裴休葬此。

六祖禅宗支,沩仰宗肇始。

注:大沩山地区在上古时期属于周围被水环绕的大圆丘地区。《寰宇记》记载:“周百四十里沩水出焉。唐裴休葬此。”《名胜记》记载:“县西百五十里四方皆水,故曰大沩。有青龙岩在山间。”四方由水环绕的陶唐之丘历来是仙道圣境。六祖禅宗的五支之一沩仰宗也发源于此地。

第三章

(十九)

尧帝时期话地名,平阳尧山与丹陵;

澧水赤水皇图岭,南岳九澧与九丘;

夏商周时北方传,南北地名有渊源。

历史顺序有前后,颠倒地理认知缠。

注:尧帝时期的平阳、尧山、丹陵、皇图岭、澧水、赤水、南岳、九澧、九丘等地名在夏商周时期逐渐向北方传播,以至于今人发现南方和北方的地名重复时往往会误认为北方地名属实,发生历史顺序前后颠倒的地理认知。

(二十)

《八索》《九丘》话地理,山藏海纳学无遗。

管窥九丘湖湘地,《山海经》记有痕迹。

注:《九丘》是关于南方九大圆丘的历史地理方面的史籍。该书被后人误以为是关于九州的地理志。比如《尚书序》认为:“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唐·杨炯 《从弟去溢墓志铭》记载:“若夫羽陵遗策,汲冢残书,倚相之《八索》、《九丘》,张华之千门万户,莫不山藏海纳,学无所遗。”明·赵振元《为袁氏祭袁石寓(袁可立子)宪副》记载:“以故《九丘》、《八索》,淹为精华。”如果不相信《山海经》的记载,后世就容易误认为《九丘》是关于华夏九州的地理志。其实,《山海经》讲得很清楚,九丘均在南方地区即湖湘地区。

(二十一)

杜公梳理《山海经》,检视后学谁寄意。

勿忘《三坟》《五典》载,《八索》《九丘》大湘西。

注:杜钢建教授研究,孔子和司马迁不重视《山海经》的学术态度,影响到后世诸多学者对上古地理历史的认识。章太炎先生在《检论·尚书故言》中说:“坟,丘十二,宜即夷吾所记泰山刻石十有二家也。” 章太炎先生将齐国管仲所记泰山刻石十二家与三坟九丘相加十二数字相联系也属于无据推测。从孔子到司马迁到章太炎,对《山海经》的记载重视不够,因此容易忘记上古《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均源于南方,特别是大湘西地区。

(二十二)

《山海经》载九丘地,特征河水湖水绕。

以水络之有九丘,上古地理环境缠。

湖湘七大水系涌,洞庭湖系大湘西。

九丘建木在南方,包括湖广川黔滇。

上古方国首都地,政治中心在湖湘。

管窥尧舜苍梧国,八桂之国古黔国;

古庸国与古永国,古楚国与望乘国;

都在湖南辖区内,文明起源源伏羲;

开国崇山张家界,历史传承有痕迹。

(二十三)

大湘西地话九丘,渊源方国与人物。

陶唐丘与叔得丘,孟盈丘与昆吾丘;

黑白丘与赤望丘,参卫丘与武夫丘,

神民之丘历史人,可窥上古根据地。

注:大湘西地区的陶唐之丘、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等九丘实际上也是上古时期的方国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根据地。

(二十四)

九丘除了水环绕,距离建木不远地。

《山海经》述九丘后,有木青叶紫茎矣;

玄华黄实名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

下有九枸实如麻,其叶如芒仰高枝;

大皞爰过黄帝为,天文观测寸心驰。

注:九丘除了有水环绕以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距离建木所在地不远。《山海经》在叙述九丘之后,接着记载:“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皞爰过,黄帝所为。”太昊伏羲和黄帝等上古帝王都曾经到过建木地区。我在《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一书中论证建木的地点与天文观测制定历法的关系。从伏羲朝、炎帝朝、黄帝朝、少昊朝、颛顼朝、帝喾朝直到尧帝时期,历代天文历法的制定中心和数据汇集中心都在大湘西地区特别是湖湘地区。对此,杜钢建教授认为,北方的学者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二十五)

上古《三坟》《五典》窥,《八索》《九丘》翰墨香。

法律文献历史载,三皇五帝耀湖湘。

左史倚相解良史,楚国子善视能读。

四部文献祖先传,皆属楚国国宝级。

注:尧帝都城陶唐与九丘在大湘西地区的历史,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湖南是上古文都的历史事实足以颠覆过去长期以来人们将湖南视为南蛮之地的认知,也足以颠覆北方中心论的认知。恢复历史真相,这是当下关系到华夏文化复兴而亟需认真对待的问题。

2020年11月30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