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

富有自我牺牲和奉献意识的关公忠义精神

来源:湖湘名人在线  时间:2021-07-02 11:58:05

富有自我牺牲和奉献意识的关公忠义精神

学关公 行鸿运拜关公 结善缘


在印尼雅加达关氏宗亲总会门前,挂着一幅书法: “牺牲享受,享受牺牲!”令参访者肃然起敬,交口称赞。

关帝文化学者朱正明说,牺牲享受,是一种勤奋,是一种奉献;享受牺牲,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精神!
“牺牲享受,享受牺牲”这八个大字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关公精神的固有本义。


义的源字为“義”,《说文》中解读:“义,已之威仪也。”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意味着责任和担当;“羊”是祭牲,意味着奉献和牺牲。
《春秋繁露》云:“天道施,地道化,人道义。”《韩诗外传》云:“节爱理宜谓之义”,荀子云:“夫义者,内节于人而外节于物者也。”
义的精神内涵中具有的牺牲和奉献的本质属性,使得“义”成为人之具备人格的根本标志。东汉关羽因为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舍生取义、义重如山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被《三国演义》树立为“义绝”典范,成为中华民族“义”的化身,“义”的代名词。

汉末之时,青年关羽眼见汉室倾颓,人民有倒悬之苦,誓愿“扶红日、正人心”,毅然诀别父母妻儿,舍弃家庭安适温馨,踏上了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英雄报国之路。奔行至涿郡,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订下“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之盟约,追随刘备东征西讨,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刘备,攻破下邳,俘虏刘备妻小,关羽牺牲名节,土山约三事,换得刘备妻小平安。关羽困于许昌时,曹操为笼络关羽之心,礼遇甚为丰厚,关羽均不为所动。当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后,毅然封金挂印,舍弃富贵荣华,高官厚禄,作书辞曹,追寻刘备而去。
北宋丞相张商英曾作《咏辞曹事》一诗称颂关羽:“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鋩。月缺白易满,剑折尚带霜。势利寻常事,难屈志士肠。男儿有死节,可杀不可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伐襄樊,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糜芳傅士仁献城投降,数万荆州军士家小沦为人质,关羽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于麦城解散数万军士,令他们与家人团聚,自己仅带十余人突围而出,因力量太过悬殊,关羽大义归天于临沮,完成了其危难时所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的豪情壮语。
孟子云:“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是关公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体现。

历史以来,关公的人格力量、气节和风骨,让更多的忠义之士能够在名利、富贵、劫难面前,尤其在国家利益受到侵犯时,依旧保持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舍生忘死,前赴后继。
岳飞崇拜关羽、张飞的人格和功业,从军后还将关张作为自己的楷模。建炎4年(1130年)岳飞说:“一死焉足靳哉!要使后世书策中知有岳飞之名,与关张辈功烈相仿佛耳。”
关羽的不为名屈,不为利挠的牺牲奉献精神,也对岳飞的精神世界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襄阳战役前夕,宰相朱胜非,为激励岳飞,派使者前来军中,告诉岳飞,如果此战获胜,即可授予节度使头衔。岳飞听后很生气,让使者回复朱胜非说:“岳飞可以义责,不可以利相驱。襄阳之役君事也,使讫事不受节,将坐视不为乎?拔—城而予一爵者,所以待众人,而非所以待国士也”。
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著名谏官杨涟不畏强权,挺身而出,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揭露他迫害先帝旧臣、干预朝政,逼死后宫贤妃,操纵东厂滥施淫威等罪行,被诬陷受贿二万两,历经拷打。
在暗无天日的监房中,杨涟写下血书。狱中看守先是把这封绝笔,藏在牢中关帝像的后面,此后埋在牢房的的墙角下,杨涟被杀后,看守冒着生命危险将其保留了下来,直到魏忠贤等阉党被诛灭之后,才将其公诸于世。血书云:“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惟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但始终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慷慨赴死,舍生取义,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明代焦竑在《正阳门庙碑铭》中写道:“侯(关公)方崎岖草泽中,以一旅之微,卒能佐汉,扶将倾之鼎,摧强破敌,威震天下,可不谓雄哉?及艰危之际,矢死不回,以毕其所志。此其人与孔子所称杀身成仁者,岂有异也。古忠臣烈士,欲有立而中废者,其未竟之志,郁于生前,未尝不赫赫于后世。矧侯之节,皎然与日月争光者哉?”将关公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提高到与日月争光的同等高度。

敢于牺牲,乐于奉献,舍身取义的关公精神,孕育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长河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不断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富有自我牺牲,和奉献意识的关公忠义精神,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作者 简介 彭允好,字圣荃,号半禅。曾就职报社记者,工商行政管理局,政府宣传部,企业品牌战略顾问等。著有诗文集《清秋狂歌集》、杂文集《刚正木刀集》等。现为中国洛阳关公文化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关公文化促进会顾问、关公学院名誉院长,湖北省宜昌市关公文化研究会顾问,上海灌顶禅院关帝文化发展顾问等职。


来源:关公文化彭允好
影像:佚名 李顺平

编辑 李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