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纪念碑揭幕仪式正待举行
跨越时空的悼念:
铭记抗战忠烈,弘扬不朽精神
原创:谭卓越 2024.9.1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如同璀璨星辰,穿越时空的界限,照亮后人的心灵。昨日上午九点,由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主办、张家界市爱盟公益协会、慈利县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承办,在湖南省慈利县的零阳镇垭门关,一场庄严而肃穆的仪式在这里举行——《垭门关》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的揭幕,不仅是对16位81年前在此英勇牺牲的抗战忠烈的一次深情致敬,更是对那段烽火岁月中不屈精神的深刻铭记与传承。
应邀参加仪式活动的各界人式
垭门关,这个曾见证过硝烟与战火的地方,如今以另一种形式,将那段历史凝固成永恒。新修建的抗战纪念园,绿意盎然中透着庄重,仿佛每一片叶子都在低语,讲述着那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纪念碑巍峨矗立,它不仅是一座石碑,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精神的象征。 16位英烈的名字,或许已被岁月尘封,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却如同不灭的火焰,永远燃烧在中华儿女的心中。81年前,面对强敌的入侵,他们没有退缩,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家园的钢铁长城。每一滴流淌的鲜血,都是对自由与尊严的渴望;每一次冲锋的号角,都是对和平与正义的呼唤。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他们的精神,成为了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浩气长存
1943年常德会战,正是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张灵甫将军的74师在此阻击日寇。因此,张家界市爱盟公益协会、慈利县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特邀请张灵甫将军之子张道宇先生参加《垭门关》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的揭幕仪式。
垭门关战役的背景
垭门关战役发生在1943年抗日战争常德会战期间。垭门关是慈利县与常德之间的一处重要关口,地理位置险要,是抗战时期的重要战略要地。
垭门关战役的过程
1943年11月16日,日军第13师团一部千余人与国军在垭门关遭遇。国军在张灵甫将军的指挥下,英勇杀敌,酣战一天,歼灭进犯日军过半。
垭门关战役的结果
此战役有效地阻止了日军的进攻,为常德会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国军在垭门关的坚守,为后续的战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垭门关战役的历史意义
垭门关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一战,展现了国军的英勇抗争精神。战役的胜利不仅阻止了日军的进攻,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此外,垭门关战役遗址也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励后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张道宇先生现任《中华黄埔后代联谊会》会长、某贸易公司董事长,经常参加一些公益和爱心慈善捐款活动。张道宇先生被邀请后,提前于8月29日晚来到长沙,并到岳麓区望月湖杜府探望和慰问了辛亥先贤、革命大侠杜心五先生的后裔杜芳女士。他(她)们俩结识于在上海举办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庆典活动,多年不见,两人倍感亲切,就弘扬抗战精神、革命大侠杜心五等红色文化进行了亲切的沟通和交流。
(张灵甫(1903年8月20日—1947年5月16日),又名宗灵,字灵甫,又字钟麟,汉族,陕西省长安县人《现西安市长安区》生于长安县东大乡东大村。)
张道宇先生来到杜府探望和慰问杜芳女士
张灵甫将军之子张道宇先生
跨越时空的悼念,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不仅要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更要从他们的身上汲取力量,弘扬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抗战精神,是一种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英勇气概;是一种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壮烈情怀;是一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是一种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凝聚起来的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大力弘扬和传承的宝贵品质。 在此,特鸣谢黄埔军校四期文强长孙文岳松以及黄埔军校张继悦长孙张坚以及湖湘名人在线李顺萍先生为此次活动采访,特驱车往返数百公里所做的一切,谢谢!
纪念园纪事
让我们以这次纪念碑的揭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抗战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深入挖掘和整理抗战英烈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同时,我们也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抗战历史,铭记抗战忠烈,传承抗战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凝聚起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最后,让我们再次向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英勇献身的抗战忠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愿他们的英名永垂青史,愿他们的精神永载史册!
特别呜谢慈利县人民政府、慈利杜心五文化产业园, 万福温泉酒店对活动的大力支持!